今日头条

为老年人定制“髋爱行动”

□ 特约记者 高星

通讯员 荆彤 杨京

湖北省武汉市市民童婆婆已96岁高龄。近日,童婆婆在家中起床时不慎从床上跌落,疼痛难忍、无法起身,家人随即将其送往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就诊。在常青院区骨科,经过检查后,她被诊断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人岁数这么大,是进行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常青院区骨科一病区负责人、副主任医师肖飞表示,如果进行保守治疗,老人将长期卧床,不仅易引发坠积性肺炎,还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对于具备手术条件的老人,通过积极治疗实现尽早手术、尽早下地康复,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医疗团队随即为童婆婆开通了老年人髋部骨折“绿色通道”,并确定了微创股骨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方案。该方案可以保留患者原有的髋部结构,创伤小、恢复快。考虑到童婆婆年事已高,医疗团队还组织了多学科会诊,完善术前检查与评估,制定了应急预案。

经过周密准备后,肖飞和团队成员为童婆婆施行手术,将错位的骨头复位并固定。手术仅用时20分钟,出血量只有50毫升。术后,童婆婆的疼痛明显缓解,很快就能正常翻身及坐起,48小时内即可下床。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老人年纪大了经不起手术,不如卧床静养。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武汉市第四医院副院长、骨科专家王俊文教授介绍,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等,多发于65岁以上的群体。由于老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等疾病,一些低强度的损伤,比如摔倒等,都很容易导致髋部骨折。

在过去,髋部骨折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如采取保守治疗,1年病死率高达33.7%。根据《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年版)》,老年髋部骨折在完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应力争入院48小时内完成手术。但在现实中,不少老年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入院检查和评估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无形间拉长了整个手术周期。患者卧床时间延长,其痛苦和医疗费用也随之增加。

为改变这一局面,从去年9月开始,武汉市第四医院启动老年人髋部骨折“绿色通道”建设。该院骨科牵头,联合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以及麻醉、检验、超声、心电、输血、放射等科室,共同梳理优化急诊接诊、入院办理、术前检查、评估、多学科会诊等一系列流程,确保符合手术条件的髋部骨折老人在48小时的黄金时间内接受手术。

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中,85.25%的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完成手术,超过80%的患者手术时间控制在入院48小时以内。与“绿色通道”建设之前相比,髋部骨折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减少4.69天,人均医疗费用减少6000余元。

“我们将‘绿色通道’建设称为‘髋爱行动’。”武汉市第四医院院长、骨科专家夏平教授表示,该院力争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多学科诊疗等方式,让符合条件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实现“当天入院、次日手术、3天下床”,进一步提升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下一步,该院将依托骨科市级质控中心,在华中区域搭建起老年髋部骨折标准化救治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