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召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大会
3月22日,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召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大会,这是该院建院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绵阳市卫生健康委、绵阳市科技局等单位的领导和医学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疗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上,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晓林指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核心要素,医院要以建院70周年为契机,严格按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建设标准,系统推进学科体系与质量内涵建设,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强化科研创新,为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希望参会人员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在思想交流中激发科研灵感,共同推动医学从理论突破迈向临床实践,推动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继生作大会工作报告。他指出,医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
在科技创新方面,医院是绵阳地区首家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单位,建成了精准用药实验室,完成中心实验室基础建设。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1项,获批省部级、市级科研课题立项200余项,开展参与各层级横向课题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11篇,高影响因子SCI论文达187篇。医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四川精神卫生》连续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近3年引进博士12人、硕士200余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内知名专家14人,先后送培硕士、博士研究生97名。截至目前,医院拥有硕博导28人、硕博士600余人、高中级职称1200人以及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等各类人才20余名。近3年获批人才专项资金772万元,高层次人才占比居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二名,成功申报“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动”“科技城人才计划”“天府学者”等多个重大项目。
在科技和人才双轮助推下,医院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医院进入综合三甲医院序列,成功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在2024年四川省三级医院专科服务能力评价中,康复科、骨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等6个专科进入全省前列,11个专业进入全省前列。
王继生表示,围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医院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才队伍提质扩容。建立精准分层的人才库,加强对中青年骨干人才的重点培养;依托重庆医科大学资源,形成“以教学带动医疗,以医疗反哺教学,以科研推动教学”的发展局面。二是完善科研管理体系,确保产能转化双向突破。进一步打通专职科研人员晋升晋职通道,加大科研投入,组建更加完善的学科科研团队;聚力开展精神医学、心身融合医学、核药研发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方面的科研攻关。三是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营造“敢想敢试”创新生态。完善人才引育政策,持续提升对顶尖人才、紧缺人才的吸引力,积极构建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持续激活人才发展动能。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潘利强教授分别围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前沿技术临床应用”作主题报告,深入剖析当前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拓宽了参会人员的视野,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大会的成功举办,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明确了医院的发展方向。未来,医院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医疗技术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推动成渝医疗副中心建设、助推中国科技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积极贡献“三医智慧”。
文图: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编辑:徐梓峰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