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以微创创新术式完成食管癌“大手术”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团队采用胸腹双单孔微创技术联合食管胸骨后入路的创新术式,为一位69岁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精准切除了食管肿瘤,重建了消化道。据悉,该创新术式为高龄、心肺功能差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精准、微创的治疗选择。
2024年10月,张先生(化姓)因进食困难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就诊,通过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上段有一个鹅蛋大小的肿物,活检结果确诊为中晚期食管鳞癌,肿瘤几乎将食管堵住了大半。考虑到直接手术切除不仅创伤大、风险高,而且难以确保肿瘤被彻底清除。该院胸外科、肿瘤科、影像诊断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后,最终决定先采取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让肿瘤缩小,为患者争取手术机会。
经过两个周期的抗肿瘤治疗,患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多学科会诊评估认为已达到R0切除(完全切除)标准。然而,制订手术方案时却出现了难题:张先生患有冠心病、肺气肿等基础疾病,围术期风险相对较高,而且食管癌手术操作复杂、难度高,不仅要切除食管肿瘤,还需重建消化道。专家讨论认为,传统的手术需要开胸、开腹、开颈,创伤大、恢复慢;常规腔镜手术相对微创,但也需要在胸腹部各开4—5个操作孔。为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创伤,胸外科团队经反复斟酌,决定采用胸腹双单孔微创技术联合食管胸骨后入路的创新术式。手术当天,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赵轲团队,在张先生胸部开了一个长约3厘米的小切口,借助胸腔镜精准游离食管,并仔细清扫淋巴结。随后在腹部打一个小孔,通过腹腔镜游离胃部,制成管状胃,从胸骨后牵拉到颈部,成功完成消化道重建。胸骨后入路术式使得重建的管状胃位于胸骨后纵膈内,大大降低了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胸腹腔镜均采用单孔操作,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加速了术后康复。
在胸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下,张先生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术后第一天便能下床活动,第七天复查显示吻合口愈合良好,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后,他顺利出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勇介绍,食管癌手术因解剖位置复杂、并发症风险高,曾被视为胸外科的高危地带。此次创新术式的开展真正实现了将手术风险从高危降为低危,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大切口,符合术后快速康复的理念。
刘勇表示,除遗传因素外,偏好食用热、辣、烫食物和咸菜腌制食品,长期抽烟喝酒,有胃食管反流病史,以及有食管癌家族史的40岁以上人群,都是食管癌的高发群体。预防食管癌,日常应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进食过热、过快,少吃腌制食品。

食管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多表现为吞咽异物感、胸骨后疼痛等,容易被误诊为咽炎或消化不良。专家特别提醒,若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从干硬食物难以下咽逐渐发展为饮水困难)或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文:黄征宇 刘姗姗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