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细胞外表“糖衣”密码被破解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孙国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陈力教授科研团队破解细胞外表“糖衣”的密码,依据这一重要突破,开发出一套可作为血型改造技术在抗癌治疗中延伸的工具,为抗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方案。近日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上。

据悉,在超显微镜头下可看到,细胞表面覆盖一种复杂多样的“糖衣”。糖衣上的糖质分子是修饰,也是密码,传递着重要的生物信息,影响着细胞间的识别和交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免疫反应的调节。如何破解“糖衣”密码,一直是全球生物医药界竞争的热点。

陈力介绍,细胞表面上的“糖衣”密码主要由唾液酸、半乳糖等串联而成,不仅可以像天线一样帮助细胞感知外界环境,还可以辅助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调控免疫反应和细胞行为。如肿瘤细胞会利用唾液酸“屏蔽”自己,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半乳糖可介导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影响细胞的存活和功能。

为破解“糖衣”密码,陈力团队首次提出“糖质信号是生物快速识别二维码”假说。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推测,如能精准破解、操控这些“糖衣”密码,或能开发出全新的疾病治疗策略。

于是,研究团队从细菌中“借刀”,发现了高效糖链编辑工具。他们从细菌中筛选出两种高效的酶——唾液酸酶和半乳糖苷酶。这些酶就像“分子剪刀”,可以精准地剪掉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或半乳糖。

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唾液酸会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为此,陈力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宫丽崑课题组,共同设计出一种融合蛋白(Nb16-Sia),它能精准靶向肿瘤细胞,特异性地切除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外表的唾液酸,解除肿瘤的“伪装”,并激活免疫系统。

研究还发现,除了唾液酸,半乳糖扮演着从细胞凋亡到免疫调控的重要“双重角色”。为此,研究团队通过使用半乳糖苷酶成功去除了细胞表面的半乳糖,减少了细胞凋亡,并增强了细胞的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新型疗法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陈力表示,看似微小的糖分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精准操控糖分子或可解锁更多疾病的治疗密码。科研团队将进一步探索其他糖分子的功能,开发出更多精准的糖链编辑工具,为癌症、免疫疾病等的治疗开辟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