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大骨节病患者用上个性化膝关节假体

□ 特约记者 喻文苏

“我的腿弯了30多年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还有伸直的机会。”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79岁大骨节病患者扎西(化名)手术后激动地说。扎西是第一批接受精准适配生物型膝关节假体植入的患者之一。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媒体见面会,公布了精准适配生物型膝关节假体首次用于大骨节病治疗的相关情况。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多见于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该病通常起病于儿童期,早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随着病程进展,逐步出现关节变形、僵硬、功能丧失。

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2022年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大骨节病现症患者约有16.9万人。若尔盖县是大骨节病高发区域。2024年7月,华西医院骨科团队联合若尔盖县人民医院深入当地开展筛查工作,确定82名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

“对于终末期大骨节病患者,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周宗科介绍,以前的膝关节假体表面光滑,靠骨水泥固定,时间长了,骨水泥会老化,导致装置松动。同时,大骨节病因骺软骨和关节软骨受损,成年后膝关节解剖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内外径大、前后径小,常规假体难以解决部分患者关节畸形问题。

华西医院团队根据82名患者的术前膝关节DR(数字X射线摄影)、CT检查数据,由骨科团队联合多学科团队开展三维重建和数据建模,设计精准适配的个性化膝关节假体;然后基于无序晶格结构设计,在假体—骨界面构建力学超结构仿生骨小梁涂层,增加假体初始稳定性。这有利于远期骨头长入假体涂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匹配与个体化治疗。

在见面会现场,记者看到了精准适配生物型膝关节假体,也见到首批接受手术即将出院的5名患者。精准适配生物型膝关节假体由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内衬三个部分组成。该装置安装进患者的关节后,患者的膝盖与之前相比,明显从弯曲状态变直。

据了解,接受手术的首批5名患者均为高龄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因关节严重变形、功能受限,连行走都需要依赖拐杖,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5月27日,5台手术顺利进行,华西医院骨科专家团队采用加速康复理念,结合个体化假体设计,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状况。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可以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行走了。

“后续,对于另外77名患者,我们也将根据其本人意愿在华西医院或若尔盖县人民医院进行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表示,此次为5名患者进行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为公益行动,华西医院将持续聚焦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系统救治与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开展高原骨病的综合防治研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助力提升区域诊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