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疗愈2岁宝宝小手 抚平焦虑家长心伤
今年初,家住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的张先生和妻子捧着手机,心急如焚地翻看着各个平台,不断地输入搜索关键词:“小孩双手”“皮肤磨烂”“外伤”……“温江区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主任陈思思团队有成功案例。”看到这条消息,夫妻俩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跑步机“咬”住宝宝双手
张先生在健身房工作。1月底的一天,为了方便照看,他将2岁多的儿子带到了工作地点。活泼好动的宝宝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玩耍时,不小心触碰到正在运行的跑步机。瞬间,宝宝的手被卷入跑步机的履带。“哇……”宝宝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张先生赶忙上前查看,只见宝宝手背的皮肤已被磨烂。张先生立即抱着宝宝赶到附近的医院。医生诊断为皮肤深度擦伤,并对宝宝的伤口进行了紧急处理。“现阶段只能进一步观察,后期可能需要植皮。”医生说。看着宝宝稚嫩的小手,张先生和妻子无法接受“植皮”这个选项。自宝宝受伤以后,夫妻俩辗转难眠,不停地在网络上寻找救治的希望。
翻遍网络寻觅希望
双流与温江之间的“马拉松”
“小朋友恢复得比预期要好,你们再坚持一下。”每次换药,医生都会仔细对比创面变化。渐渐地,宝宝手背上斑驳的伤口开始愈合,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粉红色皮肤。宝宝也从最初的抗拒换药,到后来主动坐到换药凳上等待医生阿姨换药。
“水晶锦旗”代表千言万语
4月的一个早晨,张先生最后一次带宝宝到陈思思团队的诊室换药。进入诊室时,张先生和妻子手捧一个沉甸甸的盒子,里面装着一面晶莹剔透的“水晶锦旗”,上面镌刻着“幸遇良医,沐光而行”。张先生用双手将“锦旗”递到医生面前:“这段日子,真心感谢你们的帮助。你们不仅治好了孩子的伤,更在我们最焦虑、无助时,给予了满满的精神支持。”陈思思表示,这面“锦旗”分量很重,这是患儿家长每天跨越20公里的坚持,更是医患互信的见证。
编辑:魏李培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