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推进职业健康信息化管理
本报讯(特约记者 彭远贺 通讯员 任健 朱若兰)4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劳动者职业素养提升和权益保障工作成效。据悉,自2024年10月广西职业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投入运行以来,注册企业、机构数量已达1万多家,覆盖30多万名劳动者,上报与推送相关信息10万余条,初步实现全区职业健康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该平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统筹建设,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广西工人医院)负责日常管理,广西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平台共建设13个子系统,涵盖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管理、职业病诊断/鉴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构建“机构—自治区—国家”三级职业健康体检数据贯通体系。
广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吴兴华介绍,依托该平台,广西实现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与培训等服务的数据共享,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预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隐患,提醒劳动者健康风险,推送近期职业健康工作提示,为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便利。
据悉,该平台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与辖区内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国家监管平台的数据交互,只要体检机构一键开启同步,就可实现从检验检测设备到广西平台、国家平台的数据报送。截至2025年3月,该平台已覆盖全区14个地市、111个县(区、市)、182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66家职业/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842家放射诊疗机构。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江蓓介绍,该平台具有数据逻辑校验功能,若某个体检数据明显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步模块会发出提醒,由此可提高报送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该平台还规范了体检机构的体检项目,针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应需要做的职业健康体检项目,该平台按照技术规范设置得一清二楚,体检机构只需按照平台列出的项目进行操作即可确保体检的规范性和全面性。
该平台还实现了对企业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精准管理。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职业卫生与毒性评价所副所长黄翔介绍,企业可以一次性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完成“三同时”工作,无须再自行录入数据,既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据悉,劳动者可以通过“桂健康”微信小程序查看自己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同时,该平台还能自动生成体检报告、职业病诊断/鉴定报告,线上推送至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实现精准在线服务与信息共享。
广西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处长莫国乾表示,政府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职业病防治策略。同时,该平台还可以对职业病进行预警管理,一旦发现职业病发病趋势异常,立即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目前,该平台正在搭建完善人工智能预警模型,进一步实现监督执法系统数据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