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Home
  • 行业观察
  • 行业资讯
  •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完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行业资讯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完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5月8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实施一例完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经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不但有传统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不开胸、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还有效避免了DSA存在一定量辐射、需要穿铅衣进行检查等不足,为先心病封堵术的开展提供了新选择。今年53岁的唐女士因经常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在外院检查发现患有房间隔缺损,心脏超声提示其房间隔缺损大小为14毫米×11毫米,缺损边缘紧贴主动脉根部,距离上腔静脉边缘也很近,封堵及开胸手术难度均较大。经人介绍,唐女士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王亮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心病专家综合唐女士的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认为唐女士手术指征明确,缺损位置不佳,大动脉短轴切面距离主动脉根部为0毫米,且缺损呈不规则型,不排除缺损较大的可能。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专家认为除传统开胸和DSA引导下经皮封堵术外,还可选择无辐射的完全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专家最终确定了治疗方案。术中,医生经食道超声检查发现,唐女士的房间隔缺损程度远大于术前超声诊断,最大径为25毫米,且缺损边缘还有面积较大的房间隔膨出瘤,这些情况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专家团队谨慎操作、稳步推进,最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第1天,唐女士便可下床活动,心脏超声复查显示房间隔封堵器位置良好,周边无血液反流。




专家表示,对于房间隔缺损这类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尽管传统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这两种治疗方式存在各自的缺点:前者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后者创伤小,但需要使用放射线,还有部分患者需要使用造影剂。随着对医源性损伤的重视,无放射线引导经皮介入技术日渐受到关注,用超声替代放射线进行介入治疗,实现了“不开胸、无放射线”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目标,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目前可常规开展完全经食道超声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不开胸、恢复快、无辐射、封堵效果良好。


文图:孙利
编辑:魏李培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