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淋巴器官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风险因素
本报讯(通讯员 干玎竹 陈恔 特约记者 段文利)我国学者在人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鉴定出三级淋巴器官的存在,并揭示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三级淋巴器官的存在与患者出现脑卒中等症状密切相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独立风险因素。该研究由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刘暴团队、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团队联合完成。相关研究文章近日刊发在国际期刊《自然·心血管研究》上。
为全面解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细胞组成和空间结构,研究人员对149名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样本进行分析,借助单细胞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构建了斑块的“细胞地图”。研究发现,不同于胸腺、骨髓等构成的一级淋巴器官,以及脾、淋巴结等构成的二级淋巴器官,三级淋巴器官后天产生于非淋巴组织中,聚集了大量B细胞、浆细胞等免疫细胞,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癌症所致的慢性炎症组织中。
研究者观察到,斑块中三级淋巴器官结构中的B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IgG抗体。当IgG抗体激活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时,斑块会变得不稳定,斑块破裂的风险将随之增加。临床统计结果与本研究结论高度吻合:斑块内存在三级淋巴器官的患者,其发生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的风险是无三级淋巴器官患者的3.5倍。
该研究提示,三级淋巴器官有望成为预测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新指标;研发IgG抗体的靶向药物,以减少其过度分泌,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研究者还观察到,斑块中的成纤维细胞样平滑肌细胞有聚集B细胞的作用,抑制此类细胞的分子通路可延缓三级淋巴器官形成。部分B细胞来自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这为探究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联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