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健康中原】学科强基 锻造医院坚实内核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核心驱动力,加强学科建设可以助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化和医学科研教学的发展,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近日,在由健康报社主办、河南省人民医院协办的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健康中原・现代医院管理发展创新大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及医院管理者围绕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分享经验与见解,为推动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推进学科创新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河南省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邵凤民指出,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医院应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学科建设推动医院发展,提升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程剑剑介绍,该院从六方面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科主任责任担当;建立人才梯队,储备和培养各级人才;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重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完善学科评估,明确科室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加强教学工作,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学科建设对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尤其应予重视。”程剑剑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魏国庆以该院为例,分享了大型公立医院多院区医疗质量管理的经验。他表示,该院发展为拥有多个院区的大型医院,得益于医院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医院可通过合理配置学科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多院区发展需实现统一管理、同质化服务。”魏国庆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三全三重三强化”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多院区的高效协同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便捷服务,如“一张床”管理模式、多学科诊疗模式等,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优化管理模式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春玉表示,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行政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区域卫生规划、专科布局、政策保障等工作;医疗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优化临床专科建设管理模式,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团队建设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公立医院应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升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沈波介绍了该院在新形势下加强专科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该院制定了系统性的学科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疾病谱变化、医学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行学科分层建设、交叉集群和融合创新。通过打造高峰学科、优势学科和高原学科,推进多学科诊疗团队建设和专病中心建设,联合多院系成立交叉研究院,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沈波介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注重学科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科主任的管理职责,强调以职工和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和临床科研教学协同发展,同时利用数智技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和质控。在文化铸魂方面,该院建立了四级党组织构架,将党组织活动与学科工作有机融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科文化氛围,激发学科发展动力。
向研究型学科转型
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执行院长张红梅指出,虽然近年来护理学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创新不足、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人才紧缺等问题。她分析了我国护理学科的现状,以及临床护理学科向研究型学科转型的趋势,强调高素质护理人才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性。
河南省人民医院在临床护理学科建设方面构建了“六建一评”体系,具体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临床护理体系建设、护理科研体系建设、教学培训体系建设、辐射交流体系建设和学科评估体系。张红梅认为,通过这些举措,医院培养了大量优秀护理人才,提升了护理质量和科研水平,在护理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李黎明与多位护理领域专家,聚焦护理二级学科设置、护理经济效力、研究型护理学科建设、专科护士培养、护理学科院校合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院长孙长青从宏观视角出发,剖析了护理二级学科的设置对于指引医院护理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指导意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原主任娄小平呼吁,通过扩充人才队伍、改善工作条件、提升薪酬待遇,充分释放护理工作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周口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崔颖阐述了护理学科由临床学科向研究型学科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冯姝兵总结分享了专科护士的培养经验,强调联合模式和多层次体系为新时代专科护士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文:王倩
编辑:张曌
审核:王小雪 陈远
(本栏目由健康报社主办,迈瑞医疗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