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粒子支架植入术为食管癌患者解难“咽”之隐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肿瘤科为一名晚期食管癌并吞咽困难患者成功置入放射性粒子支架,在撑开患者狭窄的食管、恢复其进食功能的同时,精准杀灭肿瘤细胞,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今年4月,56岁的曹先德(化名)因患晚期食管癌,在当地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治疗一周后,患者逐渐出现吞咽困难,后发展为完全不能进食,被转至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肿瘤科接受住院治疗。由于长期不能进食,患者的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已无法耐受再次手术和放化疗治疗。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岳勇带领团队仔细评估,决定为患者实施粒子食管支架植入术。完善术前准备后,李岳勇团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顺利为患者完成食管粒子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李岳勇介绍,粒子食道支架植入术突破了“空腔脏器无法植入放射性粒子”的医学禁区。手术时,医生将一粒粒芝麻大小的碘125放射性粒子装到食管支架外的粒子舱里,再将支架由导丝引导下放入人体食道的病变部位,撑开狭窄的食道,帮助患者恢复进食功能。同时,粒子像“微型核导弹”,持续释放低剂量射线,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实现在保持食道通畅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精准治疗。

据介绍,粒子支架植入术主要针对中晚期食道癌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全身状况极差、凝血功能异常、肿瘤侵犯大血管或对支架材料过敏的患者需谨慎接受该手术。这一手术属于微创操作,全程用时约30—60分钟,无须开刀,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或镇静,患者仅有轻微不适感,术后,异物感通常在几天内得到缓解。李岳勇表示,放射性碘125粒子组织穿透长度仅为16毫米,使用0.5毫米的铅衣可以完全隔绝射线,即使不穿戴铅衣,距离1米以上也不会受到射线影响,6个月后不必再做特殊防护。该项技术在长沙市中心医院的成功开展和临床应用,标志着该院在中晚期食管癌肿瘤介入诊疗方面迈上新台阶。


文: 李美玲 朱文青 李岳勇
编辑:于梦非 刘欣茹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