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记分制”管理优化预防接种服务
特约记者 肖建军 通讯员 成贝贝 刘慧霞
“宝宝最近睡眠正常吗?”“有发热吗?”……6月29日,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五四路王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四临点)接种门诊部,预防接种人员在进行健康问诊、仔细核对并录入疫苗信息后,才开始给孩子接种疫苗。这让带孩子前来接种疫苗的李女士感受到了预防接种流程的规范、严谨。
记者在该接种门诊部看到,墙上张贴的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宣传海报等格外醒目,各种物品整齐摆放,环境温馨整洁。一名年轻的预防接种人员正捧着《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手册“充电”。
“预防接种是一项严谨细致的技术活儿。今年,市里推行‘记分制’量化管理,我们在接种操作时必须进行‘三查七对’,以确保接种零差错。”该接种门诊部负责人刘静说,建立“记分制”量化管理动态考核机制的目的就是杜绝接种操作环节“偷工减料”,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据了解,今年1月,保定市疾控中心在河北省率先推出预防接种人员动态考核机制,以“驾照式记分”量化管理为核心,实现从资质管理到服务效能的全面革新。“记分制”量化管理将疫苗存储和使用、消毒和疫苗注射操作是否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处置是否及时有效、群众是否满意接种人员的态度和行为等15项服务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传统的预防接种人员资质管理主要依赖于定期培训和考核,而‘记分制’量化管理则把日常工作表现与考核紧密相连,实行全程管控。”保定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记分制”量化管理按照预防接种人员操作的不规范程度及其危害进行分级扣分,累计扣满15分者将被暂停资格并须重新培训。同时,建立“学分银行”个人动态学分档案,形成“考核—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打破传统定期考核的模糊性。
据了解,“记分制”量化管理还构建了持续性学习生态。保定市建立市、县两级预防接种及规范化操作实践培训基地,实现分级分类培训。该市每年根据预防接种人员的工作年限,及时对辖区内预防接种人员进行再培训、再考核。同时,设置“记分减免”修复途径,如参加预防接种培训并通过考核者可减免1分。
“‘记分制’量化管理将群众监督作为优选评价途径,既强化监督力量,也让预防接种人员能了解自己的短板弱项,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保定市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记分制”量化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预防接种服务品质—人员专业能力—公众健康获得感”的正向循环,做到优者上、劣者下。
据了解,“记分制”量化管理推行至今,该市未出现接种差错或接种事故。
短评
将被动培训转化为主动学习
疫苗接种关乎孩子的健康安危,每一道程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
保定市先行先试推行“记分制”量化管理,将预防接种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与考核紧密相连,实行全程管控,督促预防接种人员扎扎实实规范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有效提升了预防接种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保定市在对“犯错”的预防接种人员进行扣分处罚的同时,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通过建立“学分银行”个人动态学分档案,形成“考核—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将被动培训转化为主动学习,推动预防接种人员从“被动合规”向“主动提升”转变。
此外,“记分减免”修复途径通过设定标准化的培训课程,帮助预防接种人员及时补齐知识短板,有助于预防接种人员时刻牢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通过“边做边学、学用结合”,守住安全底线,促进人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