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反复腹痛须警惕肠套叠
近期,2岁的小豌豆(化名)因反复腹部疼痛,被家长送到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就医。随后,小豌豆被医生确诊为肠套叠。医生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水压灌肠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治疗,小豌豆腹痛很快得到缓解。
据悉,该院小儿外科主任俞钢接诊小豌豆后,立即安排了腹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有一段小肠套进了另一段小肠里,形成了危险的“肠道迷宫”,即肠套叠。“肠套叠在2岁以下幼儿中比较常见,尤其是2个月至8个月的婴幼儿。受病毒感染、饮食、骤冷骤热的天气变化等影响,婴幼儿原本规律蠕动的肠道容易‘乱了节奏’,还有些患儿肠道里长了息肉,影响肠道的正常工作,这些都可能导致一段肠子‘钻’进另一段肠子里。”俞钢说,“肠套叠是急腹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套住的肠子会因为缺血而坏死,后果非常严重。”
幸运的是,小豌豆送医及时,医生决定采用水压灌肠方法进行治疗。病房里,俞钢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肠套叠复位扩张球囊,通过肛门将水缓缓注入小豌豆的肠道。随着压力的增加,套叠的肠子被一点一点“吹”开。不到半个小时,超声屏幕上套叠的影像消失了,小豌豆的肚子不疼了,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俞钢叮嘱小豌豆的妈妈:“出院后要多留意宝宝的状态,如果再次出现哭闹、呕吐、血便,一定要马上来医院。平时家长要注意合理喂养,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还要注意避免腹部着凉,这样能降低肠套叠复发的风险。”专家特别提醒,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反复肚子疼、呕吐、大便颜色不正常,家长千万不能大意,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编辑:郭晓薇 李宁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