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背上开启康复之旅
□本报记者 郑纯胜 特约记者 祝姚玲
“伸展肢体,完成抬手、抬腿动作。”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郊的一个跑马场上,孤独症患儿骑在马背上,在专业马术教练的指导下,通过与马儿的接触,开启了崭新的康复之旅。
“在人马互动环节,我们将缰绳交到孩子们手中,引导他们牵马绕行。孩子们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欣喜,小心翼翼地通过缰绳与马匹建立联系。进入骑乘环节,孩子们在我们的保护下,勇敢地在马背上完成一些简单动作。从最初的紧张到逐渐放松,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马术教练表示,小朋友们与马儿亲密接触并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让人不敢相信他们是孤独症患儿。
当天,由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牵头打造的马术辅助干预孤独症临床试验项目正式启动。“有了新疗法,我们想试一试,希望这种疗法真的能够帮助孩子。”一名患儿家长表示。
“近年来,儿童孤独症发病率攀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儿童保健部主任舒强表示,项目旨在通过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评估马术辅助干预在孤独症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孤独症康复治疗探索新的有效路径。
据了解,马术治疗孤独症的探索在欧美国家较早开展,我国现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其核心在于,利用马匹的规律性运动及人马的互动,帮助提升患儿的感觉统合与社交能力。马背的节律性摆动类似人类行走时的运动模式,有助于患儿改善平衡感、协调性及前庭功能。
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李海峰介绍,项目不是简单的骑马体验,而是基于循证医学的精密神经重塑工程。传统干预手段在改善孤独症核心症状方面进展迟缓,马术辅助干预孤独症临床试验项目以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式验证马术辅助干预的疗效。项目搭建起医疗、教育、公益与马术产业跨界合作的桥梁,呼唤更多人关注孤独症群体,激发社会各界对特殊儿童康复事业的支持和参与热情。
“对孤独症患儿及其家庭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康复治疗的创新尝试,更是一份点燃希望的礼物。我们希望帮助孩子们在与马匹的互动中逐步打开封闭的世界,收获自信与快乐。”李海峰说。
李海峰透露,该院康复科在筹备项目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多次外出考察,并与患儿进行了初步磨合。该项目计划招募5~6批患儿,在每周三、周六下午进行2个小时的训练。项目团队会随时监测患儿的数据和行为,以确保每个孩子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他们希望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标准。
李海峰表示,从项目试运行的情况来看,随着课程次数的增加,患儿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接下来,他们会继续监测患儿的感统与运动、肠道菌群等情况,评估脑功能、情感认知的改善情况,为项目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未来,他们将通过这个项目,摸索构建儿童马术辅助疗愈的系统性课程,为制定行业标准提供循证依据,让更多孤独症患儿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