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罗氏伤科:离乡归乡启传承新篇
2025年6月,在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浙江省骨伤研究所所长肖鲁伟的见证下,浙江省中医院秀洲分院骨科中心陆龙卫、张泽玉、郑晓虎三名医生被正式认定为罗氏伤科新一代传承人。罗氏伤科,这门拥有400年历史的中医技艺,在秀洲故土开启了新的传承篇章。
在传承仪式上,三名新一代传承人立志以“微创技术”为笔,秉承罗氏“祛邪不伤正、治伤不伤中”的核心思想,续写罗氏伤科在嘉兴市秀洲区的新传奇。秀洲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骨科中心主任陆龙卫表示,百年罗氏,重归故里;百年罗氏,创新不止。传承仪式不仅是对中医药传统技艺的守护,更是对区域骨科专科发展的有力赋能。
传承仪式现场
罗氏伤科历经“离乡—归乡”传奇。作为浙江省地方特色中医流派,罗氏伤科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创立人罗格义祖籍山东,为避战乱举家迁徙至浙江嘉兴王江泾镇北(现隶属于秀洲区)。罗氏家族世代行医,秉持“治骨疗伤、悬壶济世”之心立业传家,家族声誉益盛。清咸丰年间,罗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罗荣香来到秀洲区新塍镇,在购置的一处老宅挂起“罗氏医室”牌匾,自此在新塍坐堂行医。
罗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罗振玉就出生在新塍老宅,从小闻着药香长大。熟谙伤科医理、擅长接骨上骱的罗振玉,明白自己学的是门救命的学问。他治病救人不分昼夜,对于家境贫寒的患者,不但不收诊金,还常常倒贴回乡路费。久而久之,罗振玉的美名在沪杭嘉湖地区广为流传。
1956年春,浙江省卫生厅邀请江南一带33位名中医加入浙江省中医院。罗振玉应邀入杭,携带祖传医籍、万应膏秘方赴杭州创立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此后,罗氏伤科第六代传人罗国樑、罗国烓也跟随爷爷罗振玉在省中医院骨伤科坐诊。
罗氏伤科的核心是对“瘀”和“湿”有独特理解与治疗方法。罗振玉总结其毕生行医经验,归纳出“治瘀十法”,即通过行气、化瘀、祛湿等手段,调理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以达到促进伤骨愈合、消除疼痛的目的。罗国樑则在“治瘀十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治湿十法”,强调治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湿邪对身体的影响,并通过药物调理脾胃、利水排湿,以促进患者整体康复。
时至今日,罗氏伤科“祛邪不伤正、治伤不伤中”“治瘀十法”“治湿十法”等核心理念得到省中医院骨伤科一代代中医人弘扬。在传承罗氏伤科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他们更是以创新为翼,不断丰富着罗氏伤科的内涵,将罗氏伤科的学术思想融入现代医学体系。
例如,肖鲁伟和罗氏伤科第八代传人童培建基于中医经典理论“肾主骨生髓”,创建了髓系骨病理论体系,把“髓亏”“髓虚”“髓萎”等确定为髓系骨病的基本病机,随后又进一步提出“肾髓同治”“补肾调髓”等治法,系统性地创新、丰富了中医骨病的理论,实现了“从肾论治”到“肾髓同治”的治法突破。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西医理论进一步融合,医教研协同发展,罗氏伤科实现了从民间流派到国家临床研究高地的转变。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关节、脊柱、运动医学等十大亚专科齐头并进,中医理论不断推陈出新。
2021年7月,一场跨越百年的医学对话在新塍镇重启。秀洲区政府与浙江省中医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秀洲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浙江省中医院秀洲分院”,童培建名医工作室落户罗氏伤科故里——新塍镇,推动脊柱内镜、关节镜等微创技术与中医骨伤深度融合,形成“精准干预+快速康复”特色模式和“钢筋铁骨,微创为主”的科室文化品牌。
浙江省中医院秀洲分院正式挂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罗氏伤科就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历经百年仍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如今,罗氏伤科的新一代分支寻根溯源反哺故里,将把继承罗氏伤科的“仁心”与“仁术”再次带回新塍,润泽秀洲百姓。
文图:邵芝群祁骥白羽
编辑:陈远
审核:王小雪严少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