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房颤要个体化干预
本报讯(通讯员 夏艳妮 特约记者 孙先鹏)术后房颤是心脏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实现精准干预?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辉山教授团队近期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临床电生理学》上的论文指出,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是治疗该并发症的突破口。
该研究团队对399名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进行了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在二尖瓣置换术和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分别使用氯化钙干预与生理盐水对照。结果在二尖瓣手术组,氯化钙组的术后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导致试验提前终止;而在主动脉瓣手术组,未见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前期冠脉旁路手术氯化钙组的术后房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研究结果完全不同。
在这项研究中,团队深入探讨了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并通过免疫组化分析揭示了不同患者群体间的神经化学差异。例如,在冠脉旁路手术患者中,神经节区对酪氨酸羟化酶呈阳性染色的区域较大;而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手术患者中,神经节区对胆碱乙酰转移酶的阳性染色区域更大。这表明,二尖瓣手术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以副交感神经主导为特征,而冠脉旁路手术患者则更倾向于交感神经主导。不同心脏疾病的心房神经化学特征差异,是治疗反应分化的核心原因。该论文强调,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生理和病理差异量身定制,而非“一刀切”的治疗方案,精准分组和个体化治疗是提高临床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