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疗法”给中晚期肝癌患者新希望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国根)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夏景林教授临床科研团队经过10多年探索,证实肝癌“鸡尾酒疗法”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给无法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相关论文已刊发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转化医学杂志》上。
夏景林介绍,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约8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目前常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但效果有限,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约15个月;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虽然可延长生存期,但仅对20%~30%的患者有效,且副作用大、易耐药、费用高。因此,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治疗方案,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迫切愿望。
经过10多年探索,夏景林教授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TCC鸡尾酒疗法”,即在接受TACE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卡莫氟和复方斑蝥胶囊等3种普通且容易获得的药物(TCC)。
为了验证“鸡尾酒”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夏景林临床科研团队启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他们将72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TACE﹢TCC鸡尾酒疗法,另一组只接受TACE治疗。对两组均进行长期跟踪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估。结果证实TACE﹢TCC鸡尾酒联合治疗有四大优势。一是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TACE﹢TCC鸡尾酒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期生存率为83.2%,2年期生存率为63.1%,3年生存率为37.7%,而TACE单纯介入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30.1%、18.1%。二是TACE﹢TCC鸡尾酒联合治疗安全性好,副作用没有增加。三是费用低廉,减轻了患者负担,每月药费仅数百元,不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案的1/10。四是方便,鸡尾酒疗法只需口服,无需静脉注射等。
夏景林介绍,“鸡尾酒疗法”的理念最初用于艾滋病治疗,核心是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使药物作用相加、副作用互相抵消。“鸡尾酒疗法”的三药连用,体现了“老药新用、化疗巧用、靶免联用、中西结合”的四大理念,与介入治疗联合使用显著提高了疗效,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个高效、低毒、经济、方便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