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加速奔跑,跑在肿瘤前面

□特约记者 刘孝谊 通讯员 彭璐

6月2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早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张永昌教授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汇报了团队历时3年取得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把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几乎延长了一倍。

这是全球第一项用于评估时辰节律与免疫治疗效果相关性的Ⅲ期临床试验。汇报结束,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每当科研有新进展、新成果,我都幸福不已。”在张永昌心里,每一次的进步与突破,都意味着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直到现在,张永昌仍记得自己成为一名医生时,刻在脑子里的问题:“患者到底需要什么?”“病灶得到控制,生存期延长,有质量和尊严地活着”,是他的答案。这份思考,成了他和团队此后取得突破的驱动力。

2013年,张永昌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工作,开始与癌症交手。越是扎根一线,他越觉得力不从心——肿瘤实在是太狡猾了!

同样发生驱动基因突变,为什么有的患者使用靶向药有效,有的就不行?治疗肿瘤的药物只有那么几种,患者就算用了个遍,最终还是逃不过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结局。肿瘤能四处“跑动”,每当发现其向远处转移时,好像自己又晚了一步……现实问题太多了。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里逐渐涌了上来:与其一味追着肿瘤跑,不如跑在它前面!那一年,张永昌29岁,打算探索癌症研究领域的深水区。

原创性转化研究就像艰苦漫长的马拉松。“我不太记得自己和伙伴们做过多少次试验、看过多少文献、出过多少个数据、比对过多少组序列,也不知道能否真正得到想要的。但做研究,就得坐住、坐稳‘冷板凳’。”张永昌说。

突破,不会辜负每一个有志之人。经过近10年研究,2024年,张永昌和伙伴们终于在肺癌新分子分型发现、精准诊疗策略优化和逆转靶向耐药后策略制定3个维度实现了“3个首次”——发现癌细胞的表面特征,找到新靶点;阐明癌细胞进行伪装的分子机制,发明新药;构建预测疗效的数学模型,提前半年预测耐药性。

“如果把肺癌晚期比喻成一辆老自行车,那么我们的成果相当于找齐修理它所需的配件。”张永昌说,这“3个首次”让他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也更坚定了他和团队在攻破肺癌之路上奋进的信心和冲劲。

他们又把目光锁定在肺癌领域创新药物研发上。他和团队牵头研发出的首个PD-L1检测国产化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已获批上市。这一突破,打破国际垄断,大幅降低了检测价格,切实减轻了患者负担和医疗成本。

如今,39岁的张永昌身后,是一支近50人、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新生代”队伍。2024年,这支队伍一举拿下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让更多人看到青春的力量和担当。

眼下,张永昌和团队正在为一项最新研究做最后的努力,这项研究聚焦的是肺癌精准诊疗。“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但医学每天都在更新,我们必须奋力追逐、加速奔跑。”在张永昌心里,继续破解肺癌背后的“密码”、带好带强队伍是他最朴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