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酷暑中,给群众送去“健康绿萌”

□ 特约记者 胡晓军 张晓华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双板镇卫生院组织家庭医生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烈日下抢摘西瓜的村民免费发放防暑祛暑中成药,并宣讲防止热射病等健康知识。通讯员 成和平 特约记者 喻文苏 摄影报道


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医疗机构,开展关爱“快递小哥”预防夏季中暑活动。图为7月16日,石景山区中医医院组织医护人员来到某快递驿站,为快递员讲解中暑后急救知识。本报记者 黄镝 通讯员 李洪 摄影报道

近期,河南省迎来持续高温酷暑天气,郑州市等10多个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为了应对高温天气突发事件,河南省人民医院全面启动高温应急响应机制,从科学调度资源到优化就诊流程,从保障设备运行到营造清凉环境,从畅通急救通道到普及防暑知识,构建起诊前—诊中、院内—院前、患者—员工全链条、全流程高温酷暑健康防护体系。

早上7时,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已迎来第一波就诊患者。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视力眼压检测中心、自助机服务区等各个点位,医务人员都已到岗,帮助患者办卡挂号、检查视力眼压,完成就诊前的准备工作,让患者少跑腿、少等候。

针对暑期就诊高峰特点,该院依据各科室实时门诊量动态调整医务人员排班,重点加强眼科、血管瘤科、急诊医学科等诊疗服务需求量增加科室的力量。通过增加高峰时段专家及普通门诊班次、延长部分门诊服务时间、优化午间及夜间值班梯队等措施,最大限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确保“高峰不积压,就诊更顺畅”,并密切关注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合理安排轮休。

在人流密集的门诊大厅、挂号缴费窗口、候诊区等就诊环节,医院设立13个前沿服务位点,引导分流,在高峰时段开放所有服务窗口,全员上岗,缓解就诊压力,减少就诊等待与聚集。针对老年、体弱及行动不便患者,该院设计“爱心助老贴”,提供优先引导和主动关怀服务。该院急救中心开通中暑“绿色通道”,确保中暑导致的急危重症患者从院前到院内救治全程无缝衔接、优先处置。

一名前来就诊的患者表示,从温度达40多摄氏度的室外走进门诊大厅,一抹清爽的凉风让人暑意顿消;再喝上一杯免费的爱心解暑汤,身上的燥热渐渐褪去了。

据了解,为了让患者舒适就诊,该院在人流量大、人员密集区域增配大型降温设备,并对全院中央空调系统、新风系统进行24小时重点监控和常态化维护保养,增加过滤网清洗频次,确保制冷效果达标,为全院提供稳定的清凉环境。

该院还设立“清凉驿站”,在门诊东区、门诊西区、急诊留观区、手术家属等候区、眼科及视光学中心等区域,设立多个醒目的免费凉茶供应点和防暑降温便民服务点,专人负责管理,全天候提供中医科调配的凉茶和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供患者及医院员工防暑使用。

为了保障医院用水用电安全及环境整洁,该院组建专业巡查团队,对配电室、电梯机房、水泵房等关键设施实施“一日多巡”,严防因高温高负荷引发的设备故障。同时,该院强化对保安、保洁人员的高温作业防护培训,科学安排户外工作时段,提供充足防暑饮品和休息场所,确保他们在守护院区安全、保持环境整洁的同时,自身健康安全也得到充分保障。

7月15日,急诊抢救、重症转运队、消毒供应中心等高温下高风险岗位人员,收到了该院党委送去的“清凉关怀包”。“户外工作者当心”“夏季高温,警惕热射病”……该院院内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高温天健康科普视频;打开医院微信公众号、网站等,高温天的科普提醒面面俱到。

截至目前,该院充分发挥自身全媒体矩阵优势,策划“夏日防暑降温”专题宣传,围绕公众关心的夏季热点健康问题,制作18个文、图、视频等全媒体科普作品,通过公众号、视频号、户外宣传栏、电子屏等立体化传播平台,联动社会媒体,持续做好健康宣传,引导公众做好高温酷暑健康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