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代茶饮“出圈”背后:需辨证服用
近日,四川葛根茶爆火“出圈”,再次印证中医药“年轻化”、融入生活,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夯实群众基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并选择中医药。
“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中药代茶饮需辨证选择、适量服用。”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诊疗中心主任叶文怡提醒,中药代茶饮虽然适用人群较为广泛,但也有一定禁忌,群众不能盲目跟风。尤其需注意,葛根性凉,长期过量饮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畏寒肢冷、腹痛腹泻等症状。阴虚火旺者(常见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和脾胃虚寒者(常见喜温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胖嫩)更应慎用,建议每周饮用不超过3次,出现不适立即停用。孕妇、有较严重基础疾病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用。叶文怡指出,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上有许多中药健康茶饮处方,但并不是每个茶饮处方都可以直接配制,医院会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管理。在选择互联网医院上的相关茶饮时,有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填写“问诊问卷”,群众务必如实填写自己的情况,以供互联网医院的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只有判断适合,医生才会配制,如果不适合,医生会建议线下就诊,或在互联网医院医疗咨询端接受进一步的健康咨询服务。”叶文怡说。
中药代茶饮中多含有葛根
此前,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夏永良中医师团队研发的“乌梅荷叶系列茶饮”,实现成果转化,并形成乌梅荷叶饮、葛根荷叶山楂饮、荷叶金银花茯苓饮三款“养生饮品”,已面向市场向广大消费者进行推广,受到好评。其中,葛根荷叶山楂饮受到因长期辛辣肥甘饮食而导致瘀热积滞、头面油腻、形体肥胖、口干、胃脘胀满、大便黏滞不爽、舌暗红苔腻的亚健康人群的欢迎。
商品外观
叶文怡表示,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的不少中药茶饮中含有葛根,如一款名为“玫瑰白月光”的茶饮,由芦根、葛根、麦冬、玫瑰花、木瓜等组成,能够滋阴润燥、润肺生津,对于口干、便干等肺胃阴虚之证人群比较合适。此外,葛根还常用于酒后的醒神等,医院也研发了相关茶饮。
年轻人与养生的双向奔赴
2024年5月,“乌梅汤2.0”在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后迅速走红,凭借健康养生、物美价廉、口感清爽的优势,创下24小时内配出115万帖,单日最高下单量突破1000万帖的纪录。订单用户画像显示,20~35岁的年轻人占比超过八成,浙江省外用户同样超过八成。
今年,浙江省中医院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体重管理年”行动,对“乌梅汤2.0”配方进行升级,推出“乌梅汤2.0 Plus”,具备降脂力度更强、口感更佳的特点,并兼顾胃寒人群,适用范围更广。“乌梅汤2.0 Plus”上线5分钟,下单量就达1万帖。
乌梅汤内包装及原料展示
叶文怡说:“群众的热情让我们找到了中医药助力健康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径。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的精华,对用于治疗疾病的中药处方进行合理研究和转化,使其成为代茶饮,促进中医药更全面、更深入地融入现代生活,也是当下中医药人可以探索的新通路。”
从夏季的乌梅汤,到助眠安神的舒足安枕方,再到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浙江省中医院的中药茶饮与院内制剂正加速“出圈”。医院党委书记何强表示,医院在活态传承传统中医药精华的同时,精准结合当代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持续研发一系列“乌梅汤”式的中医药健康产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治未病”领域的作用,助力疾病预防、治疗与康复,让中医药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惠及千家万户。
文图:陈岩明 吴煜
编辑:牛煜辉
审核:王小雪 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