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爱心、细心和耐心,填满患儿就医细节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护士长曾杰,先后获医院优秀带教老师、优秀宣传个人、医德医风标兵称号,还曾获全院持续质量改进成果大赛一等奖、全市护理管道比赛二等奖、全国第十届品管圈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多一点耐心,让护理更加有温度


儿外科收治的患儿中,消化道畸形、肠管疾病患儿数量较多,因此儿外科护理工作常常需要和粪便打交道。曾杰一直耐心、细心地为患儿干着“掏粪”的活儿,但这份活儿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有一次,一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出生后不久便出现大便排出困难,常常一周都拉不出大便,腹胀如球。先天性巨结肠治疗需要的周期较长,围手术期准备需要不断清洁回流灌肠,手术前肠内粪便如果未得到彻底清理,就有可能造成术中污染,影响手术效果。该患儿因腹胀明显,洗肠特别困难。把握好水温、准确判断送水出水位置、用手配合着细管一点一点把大便“挖”出来……初次处理时,曾杰花了近两个小时才彻底完成清洗。之后连续5天,每天1次,每次1个多小时,曾杰悉心为患儿清理。“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多一点耐心就好。”曾杰说。

还有一次,一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正处于术后恢复期,由于患儿的手术造口处会不停地排出大便,加上患儿皮肤娇嫩,排泄物对手术造口周围皮肤产生刺激,为防止伤口污染,曾杰几乎每30分钟就要为患儿清理一次。出院时,患儿家长向曾杰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多一点爱心,把优质护理送到家门口


外科伤口换药、造口护理……不少家住县城的患儿需要定期到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术后护理。如今,只要网上下单,这些患者在家便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这一变化得益于曾杰和她带领的护理团队积极在院内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

2023年6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首次接到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出的儿外科造口护理服务单。曾杰带领团队立即来到赣州市蓉江新区潭口镇的一位村民家中,上门为患儿更换造瘘袋。

清除造口袋、清洁造口皮肤、喷洒皮肤保护剂、粘贴防漏条……仅用了大约20分钟,曾杰与团队顺利完成小儿造口袋的更换,并再次向家属讲解小儿造口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注意事项。事后,患儿家长连连道谢,并坚持将曾杰和同事送到村口。

那一刻,曾杰心里满是幸福和欣慰。“我们把服务往前移,送到患儿家里,当获得家属认可时,成就感和获得感无法用言语形容。”曾杰说。


多一点细心,为患儿解决烦恼


工作24年,曾杰始终保持着敏学善思的品质,在冗杂的日常工作之外,还总是尝试设计、改造护理设备,许多好点子最终都转化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

有一次,曾杰注意到一位术后留置尿管患儿因平躺时的体位原因,容易导致引流管脱落,进而造成感染。针对这个问题,曾杰和团队反复研究、制作、修改,最终研制出自制新型支被架。这项发明在第十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中以“星生圈”为名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三级医院护理组三等奖,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还有一次,在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清洗灌肠时,曾杰发现开塞露联合25%硫酸镁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准备中的优势及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探索出一种新疗法,将术前清洗周期由5至7天缩减为3至5天,大大提高了肠道清洁率,此项技术随后在全院进行推广。

24年来,曾杰研究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参与省级、市级课题10余项。“护理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很多也很细,我希望通过微观体验的改变,来减少患儿的痛苦。”曾杰说。


文:谢峰

编辑:严少卫

审核:王小雪 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