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有了国际指南

本报讯(记者 吴倩 通讯员 陈鋆)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牵头,联合全球17个国家/地区的几十位专家,共同制定的《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及图谱》发布。《指南》分为原发灶与颈部两篇,已发表于国际期刊《柳叶刀·肿瘤学》,可为全球鼻咽癌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根治手段是放射治疗,照射范围(靶区)的确定十分重要。如果照射范围过小,容易造成肿瘤复发;照射范围过大,会造成肿瘤周围的重要器官如脑干、颞叶的损伤,导致头痛、记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放疗后遗症。然而,由于初治鼻咽癌通常不适合手术,难以获得术后大体病理标本以精准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全球各医疗中心在鼻咽癌照射范围勾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指南》解决了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中存在的8个关键问题:鼻咽肿瘤照射范围的外扩策略、化疗后鼻咽肿瘤照射范围的勾画、鼻咽预防照射范围的勾画、转移淋巴结照射范围的外扩策略、化疗后淋巴结照射范围的勾画、未达转移诊断标准的淋巴结照射范围的勾画、颈部预防照射范围的个体化勾画、颈部分区解剖边界的修正原则。

《指南》系统性地提出了个体化放射治疗照射范围的建议,并充分考虑了不同临床分期及侵犯范围对照射范围设计的影响,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对正常组织如腮腺、甲状腺等重要器官的照射剂量,从而减少口干、甲状腺功能减退、吞咽困难、放射性脑病、听力下降等的发生。

《指南》广泛纳入了不同地区、不同医生的实践策略,充分参考患者代表的意见,确保临床实践贴合患者实际需求。为保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实施,《指南》提供了193幅鼻咽部及颈部高分辨率、多序列影像融合且标注关键结构的勾画图谱,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观和可操作的视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