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或有新靶点
本报讯 (特约记者郭睿琦 闫奕涵)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吴安华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揭示:胶质母细胞瘤中Arp2/3复合物的调节亚基ARPC1B通过激活STAT1/IL10轴促进巨噬细胞向促肿瘤状态转化,进而加剧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通过抑制ARPC1B可以显著改善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检查点靶向治疗的效果。这些发现为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靶点,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存质量。近日,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肿瘤学期刊《癌症研究》上。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其治疗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但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限制了免疫检查点靶向治疗的效果。
在研究中,吴安华教授团队探究了免疫微环境的哪些成分导致了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检查点靶向治疗失败,以阐明免疫治疗抵抗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巨噬细胞是导致靶向治疗抵抗的主要因素。胶质母细胞瘤中Arp2/3复合物的调节亚基ARPC1B的表达升高,并与巨噬细胞的富集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胶质瘤干细胞中的ARPC1B增加了STAT1的表达和IL10的产生,从而诱导了巨噬细胞的促肿瘤状态。机制上,ARPC1B通过阻止E3泛素连接酶NEDD4L与STAT1结合,同时促进去泛素化酶USP7与STAT1结合,进而抑制了STAT1的泛素化降解。靶向ARPC1B可重塑免疫抑制微环境,并提高胶质母细胞瘤中靶向治疗的效果。
这项研究强调了ARPC1B在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全新的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增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