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有新策略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杜巍巍 通讯员 宁亚飞)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教授、陈静教授牵头的一项临床研究,开创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新范式。该研究论文近日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STE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缺血坏死导致的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里最严重的一种,救治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有效灌注。陈静介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然而,在首次医疗接触至PPCI过程中,心肌仍持续处于缺血状态,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和心功能受损。如何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救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为临床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在STEMI患者PPCI围手术期被广泛应用。既往研究表明,早期使用肝素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但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为此,江洪、陈静牵头开展了多中心临床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999名发病12小时内接受PPCI的STEMI患者,将其按1∶1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时静脉注射肝素钠(每公斤100个单位),对照组患者则在心脏导管室通过导管鞘注射同等剂量肝素钠。主要终点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3级血流(血流完全恢复)。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在PCI前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3级血流率显著提高。这表明,在首次医疗接触时给予负荷剂量肝素预处理,可显著改善梗死相关动脉的自发再灌注。两组患者在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证实了早期使用肝素的安全性。1年内观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完全心肌再灌注率,没有发现明显改变。

江洪表示,该研究结果为STEMI患者带来新希望。团队将基于此项研究的突破性发现,继续深入开展Ⅱ期研究,为STEMI救治提供更可靠的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