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 如今村里“不比楼房比色卡”
□ 特约记者 龚晓红
通讯员 龚群春
从2023年开始,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创新“三色”健康管理,通过“微发布”让健康知识精准滴灌村民心田。这成为推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生动基层实践。如今,村里“不比楼房比色卡”,健康成为新时尚。
“三色科普”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清晨的山路旁,草叶上还挂着露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杨林桥镇中心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已带着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马回营村王元慈家。
医生指着王元慈家墙上的“健康档案卡”笑道:“王阿姨,您这红色标签该换成黄色的啦!连续4次血压血糖都正常了!”60岁的王元慈感慨:“以前头晕才吃药,哪懂什么调理?多亏你们一趟趟来,讲得透!还带着做操,像开小发布会似的!”
这张小小的色卡,正是秭归县撬动大山深处居民提升健康意识的支点。通过公卫体检与义诊筛查,全县12.15万重点人群被精准“标色”:红色(高危)6186人,黄色(中危)2.72万人,绿色(低危)8.8万余人。色卡背后,是科普与诊疗全流程的深度有机融合。
“我们把健康科普精准嵌入管理链条,对红色人群每月‘一对一’上门科普,对黄色人群每季度专题讲座,对绿色人群则号召通过‘健康秭归’公众号自主学习。”该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杜承文介绍。
在该县郭家坝镇擂鼓台村,王奶奶通过女儿帮助,在“健康秭归”公众号里输入身份证号,进入自己的“三色档案”,科普处方与诊疗方案已同步送达。
秭归将“三色科普”成效纳入公卫服务评价体系。数据印证改变:截至2025年7月,全县“红黄转归”人群有6900余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两年前提升6.48个百分点。
健康知识微发布会开到村里
光靠“讲”不够,更要让知识“动”起来、“活”起来。近日,在杨林桥镇白果树村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知识微发布会”——家庭医生张晓钰与县中医医院专家带领村民练习融合中医拍打穴位的“古法健身操”。
“这就是我们的‘屈子话医’健康知识发布现场!”张晓钰说。
“以前光听医生讲,自己比画不来。现在专家边示范边讲解,现场教学,颈椎真松快多了!”村民袁学根大叔做完肩颈放松,笑得爽朗。如今他成了村里的“健康明白人”,常向邻里普及知识。
秭归县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组建“金牌讲师团”,常态化召开“‘屈子话医’健康知识微发布会”。专家讲解配合现场体验、义诊咨询,再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形成“发布—体验—传播”闭环,累计传播超16万人次。该县还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健康明白人”队伍,成员包括村医、妇联主任、热心村民等。该县疾控中心主任向东说:“他们就是移动的‘发布会’,用土话讲知识,拿身边事打比方,让权威科普接了地气!”
在该县茅坪镇,“健康积分银行”即将上线。居民参加健康讲座、体检、打卡等活动攒积分,未来可兑换健康产品与中医服务。“参加活动学知识还能攒‘健康财富’,划算!”村民郑兰英充满期待。
科普的活水,也依赖“硬件”渠道的畅通。水田坝乡卫生院医生胡亮介绍:“如今在村卫生室做心电图,数据可直传县医院,专家远程解读时,同步推送相关疾病预防的科普贴士,比如心梗预防要点等。秭归县推动基层检查设备升级与信息化建设,实现‘检查在基层、诊断在县级、科普在全程’,让每一次诊疗都成为科普的契机。”
当被动接受的“要我健康”化作主动追求的“我要健康”,一幅健康素养提升的画卷,正在峡江深处徐徐展开。村民们也发出了朴实的心声:“如今村里不比谁家楼房高,就比谁家‘健康色卡’是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