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郝东亮 崔志芳)9月10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省健康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举行。会议指出,山西省作为全国唯一健康乡村建设试点省,近年来持续推进“1﹢14”(1个市、14个县)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国家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积累了经验。今后,山西要围绕“强基层、优服务、促融合、提素养”工作要求,加快补齐农村医疗短板,促进健康福祉普惠共享。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波介绍,山西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健康乡村建设核心任务,推动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持续打造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升级版。山西省全面落实医保总额付费政策措施,推进15个县(市、区)的按人头打包付费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县域内基层用药采供用报联动管理机制。依托县级医疗集团,建成县域医学影像中心74家、心电诊断中心72家、医学检验中心73家,初步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建立以“千名医师下基层”为基础的巡回医疗制度,46家三级医院累计派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医务人员5700余人次,覆盖所有县级医院开展驻点帮扶。2024年,县域住院人次占比较上一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县域门诊次均费用、参保人员住院次均费用、年住院率3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扩面提质。山西省组织“百名医师传帮带、千乡(镇)万村兴中医”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190名省级中医药专家与3642名县乡人员建立师徒关系,2万余名村医具备中医药服务基本能力,中医馆中医师覆盖率达到98.7%。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医保接通结算全覆盖,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开展因病返贫风险监测与精准帮扶,监测对象覆盖97万余户244万余人,大病救治应治尽治,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的底线。
强化医防融合,提升健康服务和健康乡村建设质效。山西省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开展基本公卫健康教育项目和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建设。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开展慢性病管理中心标准化试点建设,在全省推广阳曲县慢性病防治一体化服务管理新模式,实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三高一慢”重点人群医防融合协同管理。建成14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75个县(市、区)慢性病管理中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启动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在26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推进社区嵌入式托育试点。加强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基层康复、护理、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接续性服务。严守母婴安全底线,扎实推进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
培育健康产业,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山西省积极探索“健康﹢”模式,推动健康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省中药种植面积为561万亩,产值达125亿元。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下一步,山西省将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慢性病人群、老年人、脱贫群众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挖掘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增强群众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培育健康文化新风尚,进一步打造全国健康乡村建设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