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抗疟老药可改善心肌病患者预后

本报讯(特约记者 常宇 通讯员 田娟)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试验证实,已临床应用60余年的抗疟老药——羟氯喹,可显著降低暴发性心肌炎后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BMC医学》。

该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汪道文教授团队完成。汪道文介绍,暴发性心肌炎仅占全部心肌炎的10%,却是最凶险的一类,急性期患者死亡率曾高达50%。团队早在2015年就提出“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把急性期死亡率压至3.7%,远低于欧美传统方案的30%~50%。

然而,在临床随访中,汪道文发现,约24%的幸存者会在出院后进入慢性炎症性心肌病阶段,逐渐出现心力衰竭、持续心肌损伤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躲过了急性期,却可能陷入慢性心衰的长期折磨。”汪道文说。

目前,常规抗心衰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无法阻断炎症对心肌的持续破坏。面对这一空白,汪道文团队把目光投向了羟氯喹。作为喹啉衍生物,其价值早已超越最初的抗疟用途。羟氯喹因其免疫调节作用,已成功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此外,羟氯喹还具有抗病毒和调节代谢等多重生物学效应。

但老药新用,并非简单搬运。汪道文首先在慢性炎症性心肌病的经典模型——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中验证:羟氯喹能显著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机制研究进一步揭示,羟氯喹的核心治疗作用与其有效抑制巨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关键的CXCL16-CXCR6炎症信号轴密切相关。这项奠定理论基础的重要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英国药理学杂志》。

接着,团队启动临床转化。汪道文团队评估羟氯喹治疗暴发性心肌炎后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经过长期随访,他们发现羟氯喹能显著降低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包括心血管死亡或心脏移植、因心力衰竭或心肌炎复发再住院、永久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慢性炎症性心肌损伤,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Olink蛋白组学分析发现,羟氯喹使16种关键炎症因子恢复至接近正常范围,从分子层面有力地支持了其“抗炎护心”的核心机制。

汪道文表示,这一发现再次彰显了转化医学在解决重大临床问题上的强大力量,为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带来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