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危白血病或可精准治疗
本报讯 (特约记者李姗 通讯员陈欣 阮春红)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李昕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血癌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系统比较了两种治疗方案——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与传统强化疗,在初诊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还从基因分型角度分析了不同突变类型患者的治疗反应,为推动“以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依据。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约1/3患者属于中危类型。然而,同为中危,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最终结局差异却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血液肿瘤基因特征不尽相同。近年来,虽然基础研究已发现许多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的基因标记,但如何将这些发现转化为能让患者直接受益的临床决策仍是挑战。该研究利用多中心真实临床数据,在“基因分型”的精细指引下,直接回答了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一线治疗的核心问题:面对两种主流方案,究竟该如何选择?
结果显示,两种方案把病情控制住(达到缓解)的比例总体相当,但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方案在临床安全性方面更有优势:患者需要输血的次数更少,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携带FLT3- ITD、DNMT3A、TET2等基因突变的人群中,这一方案的反应更为理想。研究同时指出,要实现更长的生存时间,多数患者仍需在缓解后尽早评估并衔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提示“缓解后治疗”对长期结局至关重要。上述发现为中危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更清晰的依据,也有助于医生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做出更平衡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