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聚焦“双提升双改善”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作为工作重心,从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升医疗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入手,激励全员真抓实干,办民事解民忧。


暖民心:为患者创建就医新环境


9月8日,由钢琴与手风琴联袂演奏的欢快乐曲《西班牙斗牛士》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大厅响起。
“音乐缓解了我们看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而且医院的设施非常先进,看病流程也比较顺畅。”患者李女士是音乐会的铁粉。
7月18日,医院“上新”了一批挂号机,率先在广东省实现智慧医保全程刷脸就医,让看病变得更便捷。患者不用带医保卡,刷脸就能支付。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创建智慧就医新环境,努力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
新环境还体现在“软件”上。医院制定了“双改善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诊疗中心+诊疗专科”双轨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全科诊疗和专科诊疗相结合的新模式。今年年初,医院优化学科设置与布局,在开设全科医学科的同时,骨科中心关节外科、创伤骨科独立开科,做到全科覆盖、专科强化,为患者提供医疗、预防等服务。

医院以叙事医学为媒介,开展有温度的医学人文关怀活动。2023年以来,医院对内加强医护团队的人文培训,开展“深爱先行,医路暖心”医学人文专题培训、叙事医学师资培训等培训11项,举办“生命会客厅”叙事医学读书会20期,立项叙事科研项目3项;对外提供暖心服务,开展有专科特色的病友会10场、临床人文疗愈项目8项、节日人文关爱活动10项、社工服务4项。活动增进了医生与患者的共情能力,提升了医院患者满意度、就医体验度、员工幸福度,构建了和谐、温暖的就医新环境。


惠民生:为特需人群开设新服务项目


今年以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聚焦患者就医痛点,推出一批新业务、新技术,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孕产妇及胎儿在产康中心、产前诊断中心,摆脱“生产痛”,实现优生优育。“眼镜一族”在飞秒激光的治疗下,重返“清晰视界”。
创建温暖民心的“爱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一直在努力,今年又有一系列的便民、惠民举措。

5月31日,医院挂牌“宝安区双拥示范医院”,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等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提供免收普通门诊诊疗费及多项优先服务,惠及上万名优抚对象。

为解决暑期学生看病难的问题,医院开设专门门诊,如暑期学生鼾症门诊、书写障碍门诊、屈光门诊等,设学生专用号源。与此同时,第十一期“情暖鹏城 关爱成长”少儿体检公益活动,为2150名少年儿童提供免费体检服务,还举办暑期惠民义诊10场。



心系深圳人民,更不忘解决藏区同胞外出就诊难题。6月19日,医院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人民政府签署深化诊疗帮扶合作协议,为来深圳的察隅县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充分展现了鹏城儿女对雪域高原各族同胞的深情厚谊。自2021年起,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作为牵头医院组团式帮扶察隅县人民医院,开展多项新技术,填补当地医疗空白,以结对帮教、远程教学、骨干人员来深圳进修等方式培养本地医护人才。近日,医院派出第三批援藏医疗队赴察隅,继续为推动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贡献力量。


顺民意:为医疗质量提升注入新动力


今年48岁的深圳市民杨先生刚从心梗抢救中醒过来,几天后心脏又破裂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团队以夹闭心包引流管为左心室减压、个性化用药等联合手段,成功修复心脏。杨先生感慨:“是医生创造生命奇迹,救回了我的命。”
守住患者的“生命线”,核心是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院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参评首批医院质量国际认证,创建住培基地,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用现代化医院管理理念为提高医疗质量注入新动力。医院全员发动,对标评审标准,根据186个条款开展自查自纠,找出薄弱环节督导整改,做好风险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近日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疗质量大会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表现亮眼,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申报的13个质量持续改进项目获得5项“卓越案例”、8项“典型案例”,此外,1个研究项目获批2023年医疗质量循证管理持续改进研究项目,1个案例被评为“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典型实例”。


文图:王小欢
编辑:郭晓薇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