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 yimingjiang2021 on 2023-10-31 17:53 update on 2023-10-31 17:53
“郭大夫,我母亲不小心摔了一跤,不方便出远门,可以找专家看看吗?”“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专家每周三都来铺集巡诊、查房、带教,我帮您预约,若有需要,专家可以在卫生院给您做手术。”这是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主任郭建红与一名患者家属的一段对话。按照约定,刘阿姨在铺集镇中心卫生院接受髌骨骨折钢钉内固手术。术后,刘阿姨说:“在卫生院做手术挺好,不用等、离家近、费用低。”据悉,胶州市常住人口约103.36万人,东西距51千米,南北距54.3千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半径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约12%的基层群众有慢病随访、健康监测等服务需求。
“如何加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是卫生健康工作的一道必答题,也是卫生健康从业人员不懈的追求。”胶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磊说。
为有源头活水来 把龙头医院“支”起来
市级医院诊疗技术强不强?有多少优质资源?能不能带动辐射周边区域?这些既是强化医院能力建设的“硬核”标准,也是开展推动资源下沉的重要前提。为此,胶州市卫生健康局打出一套“外引活水+内挖潜能”组合拳。2021年12月,胶州市政府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共建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启用。“医院开诊近2年来,四级手术量明显增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0余项。其中,神经外科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神经外科建设中心和神经介入建设中心。今年,1000余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转诊,更多患者选择在本地就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于泓介绍,“医院是医共体牵头单位,是责任,也是动力源泉。总医院已选派23名常驻专家和100余名流动专家来胶州坐诊带教,给胶州带来先进诊疗技术,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建强综合性医院的同时,胶州市卫生健康局通过改扩建医院、升级设施设备、创新管理模式、引进专科人才等方式,促进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等3家专科医院建设,推动专科医院向“大专科、小综合”方向发展。
双向协作促发展 把下沉机制“支”起来
火车跑得快,不仅靠车头带,还要保证车厢不掉链子。在强化公立医院能力建设的基础上,胶州市创新医共体运行机制,加强信息技术支撑,畅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路径,解决看病就医难题,让基层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一大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心内科执行主任武双全就到里岔镇卫生院查房,仔细察看预约患者的病历和影像资料,根据病情给出会诊意见,并指导卫生院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患者姜阿姨开心地说道:“真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找专家看病,孩子们既省心又放心。”里岔镇卫生院门诊部主任张强介绍:“胶州医院专家每周二、周四到卫生院巡诊。卫生院根据辖区患者就诊需求,提前邀请相应科室专家来院为患者治疗。如果有紧急医疗需求,卫生院会通过远程技术将影像信息上传至上级医院,由上级医院专家协助完成治疗。”据了解,在医共体建设方面,胶州市有1家总医院、3个专业院区和18家基层分院,坚持“1+3+18”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管理模式。3个专业院区的院长兼任总医院相应专业分管副院长,纵向统筹医疗资源,横向提升服务效能,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与此同时,胶州市依托健康云数据中心,搭建市、镇、村三级远程医学平台,在基层推广DUCG(动态不确定因果图)辅助诊断系统,将智慧医疗触角延伸至基层每一个角落,累计开展远程诊断53万余例。
润物细无声 把服务网底“支”起来
“村卫生室敞亮,看病的时候心情也好多了。”在九龙街道办事处王家村新建卫生室就诊的冷阿姨说,“周边乡镇的村卫生室都升级了,我们有什么小毛病,村卫生室就能解决。”据悉,在全市18家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的基础上,胶州市政府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纳入市政府要办的实事,成功创建13个省级标准村卫生室、30个青岛市级标准村卫生室,计划利用4年时间完成461个集体产权村卫生室的建设工作。届时,所有村卫生室的面貌将焕然一新。“为了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我们一边组织流动家医团队定期开展健康随访,一边开展健康义诊、健康讲座活动,将科学的健康理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胶州市卫生健康局基层卫生健康科负责人彭涛表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的脚步永不停歇。目前,李哥庄镇中心卫生院等5个基层卫生院已全部封顶,胶州市卫生健康局正加速推动8个优质医疗卫生项目落地,健康胶州的画卷将愈加丰富多彩。
文:李欣 宋茜茜编辑:王天鹅 刘欣茹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