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郴州一院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日前,湖南省202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培育项目名单公布。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位列其中,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始建于1999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人才齐备、技术雄厚、医疗水平较高的学科群。


实干创新 突破技术壁垒


今年5月的最后1天,住院60多天的萧先生阔步走出重症医学科的大门。2个月前,37岁的萧先生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7天,加重1天,被重症医学科收治入院。肺部CT检查显示,其双肺出现“白肺”现象。经呼吸支持治疗,患者的氧分压勉强维持在50毫米汞柱左右,属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对此,重症医学科立即组织全院会诊。同时,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启动救治预案,对患者进行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经过30余天的ECMO支持,48天的深度镇静、肌松等综合管理,54天的呼吸机辅助通气,近1000小时的俯卧位治疗及精准护理,患者闯过感染关、容量关、营养关、康复关等一个个关卡。最终,其双肺病灶被大部分吸收,成功脱离呼吸机。作为一支年轻的医护团队,重症医学科殚精竭虑,敢与死神较量,一次次创造生命奇迹。自2018年以来,重症医学科已完成ECMO支持治疗100余例。2022年,重症医学科ECMO支持治疗量位列湖南省第4名;2023年,重症医学科牵头成立郴州市体外生命支持中心。

不仅如此,重症医学科与下级医院紧密配合,并建立多元化患者转运体系,使多名重症患者在ECMO支持下成功转院。


积极承担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任务


20多年来,重症医学科积极承担本院乃至郴州市疑难重症患者救治和公共卫生救治任务。重症医学团队曾参与多起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治任务。



新冠疫情发生后,重症医学团队勇于担当,选派业务骨干赴吉林省、海南省等地抗疫,在黄冈抗疫期间,率先开展ECMO支持下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承担郴州市重症新冠患者救治任务,使2名重症新冠患者痊愈出院,实现了“危重症患者全治愈、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明确研究方向 加速学科发展


目前,重症医学科是郴州市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暨南大学博士生招生点和南方医科大学和南华大学重症医学硕士点。

近5年来,重症医学团队主持国家级、省市级、院级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24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获专利20余项;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三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青年研究奖等。重症医学科主任戴新贵入选2022年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人才)。



医院以重症医学团队为基础,组建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研究所,明确研究方向,包括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研究;关注细胞自噬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调节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机制,并筛选潜在的治疗靶点及相关药物。

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获批为契机,重症医学科开启新篇章。重症医学团队将对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目标,抓好落实,确保3年后顺利通过验收,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文图:吴蕾编辑:王天鹅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