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 yimingjiang2021 on 2023-10-31 17:55 update on 2023-10-31 17:55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组织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和“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主动担当作为,制定行动方案,出台措施44条,为群众构建和谐美好的就医环境,让群众满意,让患者受益。
用心办好群众“心头事”
在44条措施中,医院尤其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包括构建“以患者为核心”的智慧服务体系,提供一体化服务;加大“互联网+医疗”系统开发力度,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升级“电子云胶片”服务,实现胶片的即存即取、即用即看、智能终端调阅,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现有信息系统为基础,开展线上医保移动支付、互联网健康咨询、“仁心妙术”科普直播等,建立诊前、诊中、诊后全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为了优化就医流程,破解入院难题,医院成立入院准备中心,为患者提供预检查医嘱审核、出入院手续办理、检查预约、静脉采血等服务;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换位体验活动,组织医护人员躬身感受就医环节,查找就医流程、服务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整改,激发医护人员同理心与积极性,不断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用情搭建医患“连心桥”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创立“AN+护理”品牌,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优质护理服务,深化“AN+护理”服务内涵;加强相关培训,提升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照护能力;组建“阳光服务队”,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一对一陪检服务,切实解决患者因不熟悉医院环境、不了解检查流程造成的跑弯路、多跑路等问题;设立免费养生茶饮区,为就诊患者及家属提供时令养生茶饮,以暖心行动温暖患者。医院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零距离,健康有‘医’靠”下乡义诊等。此外,医院还提供伤残等级上门评定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伤残鉴定;组织义诊活动12次,获益群众达2000余人次;送卫生应急急救知识、疾病防控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等10余次,将易于掌握、便于接受的卫生健康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不断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
用智打造服务“新高地”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持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牵头成立烟台市医保协会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委员会与烟台市胆石病专科联盟;举办第三届烟威脊柱论坛、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培训班等专业培训4场;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完成“四肢骨关节炎的数字化诊疗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并获2022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今年6月20日,医院(学院)住院二部(肿瘤中心)启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与服务能力;坚持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统筹抓好高新区医院运营工作;秉承“三级医院医疗规范、二级医院收费标准”发展理念,依托省属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坚持一体化运营管理,打造卫生健康服务“新高地”。
用力畅通监督“新渠道”
结合各科室实际情况,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量体裁衣”制定工作人员服务标准展板,并将其挂在诊室、走廊等位置广而告之,达到人人知晓、人人执行的目的,激发全院上下的服务热情。医院模拟日常工作场景,把工作中遇到的护患故事搬上舞台,举办“一句话导致的纠纷案例”护患沟通情景演练比赛;充分展示职业礼仪规范和护患沟通技巧等,致力于将优质服务贯穿就医全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此外,医院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制作张贴群众监督牌,设立群众反映问题服务窗口,接受群众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基本实现实时反映、实时沟通、实时监督、实时解决。在强化医疗服务方面,医院尤其重视老年患者,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并行,构建适老化就医环境,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到、更贴心、更直接的便捷服务。医院提供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人工窗口,可由家人代预约,满足老年人多种就医需求;设置就医“明白纸”,实现无码通行,方便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年人就医;设置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临时停车区和安全标识,配备轮椅和平车等便民措施,提供热水、纸杯和老花镜、纸巾等物品,完善就医设施;设立老年人优先就诊窗口、老年人就诊服务处,提供优先就医、就诊指导、预约检查和出入院办理等服务。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持续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做好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护人”。
文:黄瑾 张天翼编辑:王天鹅 刘欣茹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