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有新方案
本报讯(记者 吴倩 特约记者 王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4小时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且不增加颅内出血和系统性出血风险。该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神经病学领域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
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与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一直是该领域的临床难题,早期抗栓治疗被视为防治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的关键策略。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治疗已被证实可以减少卒中复发、改善临床结局,但由于存在耐药、起效时间慢及患者吞咽障碍等问题,在应用这一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仍有10%~20%会发生神经功能恶化。
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静脉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相较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其具有特异性更强、起效速度更快等优势。为明确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在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方面的作用,研究者发起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在全国10家中心纳入425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或取栓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患者卒中发病24小时内随机给予静脉替罗非班(213例)或单纯口服阿司匹林(212例)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72小时内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仅为4.2%,而常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为13.2%。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在72小时内症状性脑出血率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