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Home
  • 行业观察
  • 行业资讯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康复中心:发挥引领作用 构建特色中医康复服务体系

行业资讯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康复中心:发挥引领作用 构建特色中医康复服务体系

近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康复中心以辨证康复、功能康复和整体康复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特色显著的中医康复技术体系,构建了覆盖主要治疗疾病全过程的康复诊疗模式。该中心秉承中医康复和临床治疗一体化理念,确定了骨伤康复、神经康复、儿童康复、重症康复、肿瘤康复、疼痛康复、脾胃康复和盆底康复等8个持续发展的亚专科方向,针对各亚专科制定中医康复优势病种诊疗规范31项,其中11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纳,并推广至京津冀各合作单位。


建立协作机制推进治疗康复一体化


该中心围绕天津市居民诊疗需求,重点针对神经、骨伤等亚专科疑难危重症,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从制度流程、疑难危重症中西医诊疗能力等方面构建早期康复和疑难危重症救治体系。该中心与脑外科等临床科室建立了紧密的协作机制,全力打造临床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模式,开展重症康复、脑病术后和骨折术后的康复工作,共同研讨制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规范化、个体化诊疗方案;聚焦早期脑卒中、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建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并发症,降低致残率;针对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多肌痛综合征等疑难危重症,制订针对性综合康复诊疗方案,构建了从急性期、恢复期到后遗症期的全程立体康复模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

该中心传承创新64种中医康复特色技术,包括脊柱调衡整骨推拿、禅揉脏腑推拿和小儿推拿、镇痛针刺和促醒针刺、可视化针刀、振梃疗法、中药膏摩疗法、温通罐及全息刮痧等技术;应用现代先进康复技术67项,包括康复机器人、天轨平衡训练系统、虚拟现实康复系统、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经颅磁刺激、冲击波、等速肌力训练及近红外脑功能评定等。针对疾病不同分型和不同发展阶段,辨证组合使用这些技术,为运动、认知、感觉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了全面专业的康复评估和治疗服务。


发挥引领作用打造三级康复服务体系


该中心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中医康复中心,总面积3500平方米,共配备200多种先进的中西医康复设备。同时,该中心也是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和国家中医康复优势专科建设单位,以及天津市中医康复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和天津市中医康复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

该中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全市中医康复优势医疗资源,联合全市21家中医康复分中心、19家中医康复质控单位和28家中医康复专科联盟单位,建立了覆盖市级、区级、社区的中医康复三级服务体系。该中心与各单位之间紧密合作,建立了快速、顺畅的分级转诊机制,避免了康复患者在多个医疗机构之间的不必要奔波,实现了疑难重症的快速转诊和常见疾病的同质化中医康复治疗,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康复服务。

该中心按照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设置无障碍设施和导视系统,全方位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根据科室功能和患者流量,科学布局门诊科室,如一楼是儿童康复区,二楼是传统康复区,三楼是现代康复区,便于患者“一站式”就诊,减少了转移次数和等待时间,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组织专题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该中心承担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夯实天津市中医药康复服务基础。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指导下,该中心于2022年遴选10项全市第一批中医康复适宜技术项目,全面开展师资培训及技术推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开展培训51次,培训3204人,覆盖全市16个区、220家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提升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康复服务能力;于2023年遴选7项针对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和肥胖防治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应用中医药防治青少年脊柱侧弯和肥胖的能力与水平。

该中心整合多学科资源,围绕“精、实、效、广”四个维度,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高效化、全覆盖的中医康复培训体系,近4年累计培训4.95万人次;牵头举办天津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项目培训会,以及“津沽岐黄论坛”康复分论坛、天津市小儿推拿培训班、天津市青少年脊柱侧弯中西医康复培训班、天津市海河康复医学会学术年会中医康复论坛、天津市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中医康复培训等高质量专题培训,提升了全市中医康复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提供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