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治疗骨关节炎有五类常用药物

人体的衰老往往是从身体内部开始,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年龄、肥胖、创伤、遗传等因素有关,该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能通过药物、物理治疗、手术等方式缓解症状、延缓病程进展。骨关节炎常累及膝、髋、脊柱等负重关节及远端指间关节等部位,手部的骨关节炎也不少见,其他关节比如踝、足、肘、肩也有发病。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人的年龄增长而增高。一般来说,45岁以后女性开始进入更年期,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质疏松逐渐明显,在爬楼、下蹲等日常活动的时候,容易发生膝关节内外侧负荷不均匀,造成膝关节关节面的软骨损伤、骨刺形成,便会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出现以下4种症状,需格外小心,这往往预示着骨关节炎来“敲门”。1、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稍微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关节肿胀时关节局部压痛尤为明显。2、关节肿胀: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后期可在关节周围触及骨赘及骨肥大。3、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时关节僵硬及黏着感,活动后可缓解,晨僵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4、关节有摩擦音:这种情况主要见于膝关节的骨关节炎,由于软骨被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因而会出现关节活动时骨摩擦音(感);有时伴有关节局部疼痛。骨关节炎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中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片类药物、关节腔注射药物、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慢作用药物、抗焦虑药物等。骨关节炎患者局部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疗效最显著,当疼痛部位局限时,它可作为局部轻中度疼痛的一线治疗用药,包括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洛索洛芬钠贴剂、布洛芬凝胶、酮洛芬凝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这些药物可迅速缓解患者关节的轻中度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血管风险较高者及身体虚弱者不建议将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作为首选用药。阿片类药物有吗啡、羟考酮、芬太尼、可待因等,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的阿片类受体而镇痛,阻止疼痛传入脑内,抑制下行疼痛,其中,曲马多还可抗抑郁和焦虑症状,可用于中重度疼痛。但这类药物在发挥镇痛疗效的同时,需注意可能引起便秘、恶心、呕吐、心悸、嗜睡、眩晕、呼吸抑制、依赖性、成瘾性等副作用,因此临床不推荐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行骨关节炎镇痛管理。关节腔注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玻璃酸钠、医用几丁糖、生长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浆,它们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必须执行严格的无菌规范操作。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慢作用药物包括双醋瑞因和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可以抗炎、保护关节软骨、促进软骨合成、抑制软骨降解与滑膜炎症,其镇痛效果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当,能有效减轻骨关节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骨关节炎病程进展,还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氨基葡萄糖则可以补充内源性软骨成分,保护软骨,促进滑膜合成透明质酸,提高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抑制损伤软骨的酶与超氧化物自由基的产生,改善关节软骨的代谢,进而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程。抗焦虑药物不但可以改善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症状,还有镇痛的作用,能在短期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文献显示,长期、慢性、顽固性全身广泛性疼痛或伴有抑郁的骨关节炎患者可使用度洛西汀镇痛。

在生活中,正确预防远比发病后治疗更重要,这就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体重,并纠正不正确的锻炼方式。数据显示,肥胖能直接导致骨关节炎,体重超重的人应当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经常在阳光下做运动,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


文: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王宪英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