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孩子沉迷手机电视有诸多危害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日常习惯。手机、电视、iPad等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对于成年人来讲,如果运用得当,的确能作为有效的教育学习辅助工具。然而,对于低龄儿童而言,这些产品并非理想的选择。
很多家长会把电子产品当作“电子保姆”“哄娃神器”,孩子吵闹的时候,习惯随手扔给孩子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换来孩子片刻的安静,孩子沉迷其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但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不仅影响视力,还影响孩子智力和专注力。
一项发表在《JAMA Pediatrics》(贾马儿科杂志)上的研究论文显示,0—3岁儿童每日观看视频超过1小时,会对其认知控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其总智商及注意力的发展。具体而言,若儿童在3岁前每日观看电子屏幕时间超过1小时,至6岁时,其智商可能较未受此影响的儿童低7—8分。
科学研究为儿童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所引发的认知与心理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屏幕暴露”现象会阻碍儿童大脑前额叶的正常发育。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为迅猛的阶段,此阶段内,儿童在真实世界丰富环境刺激下的积极认知处理,能够促进大脑前皮层和各脑区功能的迅速连接,构建出认知控制所需的神经网络。
然而,短视频等电子媒体内容往往呈现为无须深度加工的快速画面,大量碎片化信息一闪而过,这种信息处理方式不利于儿童前额叶的发育,可能导致其认知水平下降及注意力分散。
此外,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对儿童的语言和社交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若儿童在1岁前即开始观看电视,且每日观看时间超过2小时,其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将增加6倍。与未接触电视的儿童相比,6个月大时每日平均观看2小时电视的儿童,在14个月大时表现出较低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与他人的社交互动。
对儿童发展起核心促进作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互动和多样化的生活体验,而非电子屏幕所提供的虚拟世界。

科普链接: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屏幕暴露”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对于2岁以下儿童,应尽量避免“屏幕暴露”。若18月龄以上的儿童无法完全避免“屏幕暴露”,其使用应严格限制在视频通话等目的上。
2.对于2—5岁的儿童,每日看屏幕时间应不超过1小时,并应在家长陪伴下观看高质量的教育节目。
3.对于大龄儿童可以设立电子产品使用规则:制定家庭规定,明确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和方式,例如只在特定时间段使用或者需要完成其他任务后才能使用。
4.在节目或电子产品的选择上,家长应为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优先选择具有教育互动属性的视频节目,避免其接触非儿童类视频节目,特别是涉及暴力、恐怖等内容的视频节目。
5.为减少屏幕对儿童注意力的分散,家长应避免在儿童玩游戏或做事时将电视作为背景音。儿童卧室内不应放置电视,且应避免在睡前观看电视或使用电子产品。同时,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应确保每天获得8—12小时的充足睡眠以及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
以上建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执行,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减少电子屏幕对儿童的负面影响。若孩子出现语言、社交、注意力等方面的偏离或发育延迟,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文:湖南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张梅
编辑:徐梓峰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