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卫临床医疗中心:运用ECMO技术成功抢救ARDS患者
12月4日夜间,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首次独立使用ECMO技术成功抢救了一名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12月4日下午,该患者被紧急转入成都市公卫中心重症医学一科,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100%氧浓度的情况下,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仅有60%—70%、血气氧分压仅有31毫米汞柱,随时都有呼吸心跳骤停的风险。时间就是生命。在重症医学一科主任毛毅的主导下,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ECMO团队经过紧急评估和探讨,决定为患者实施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上机治疗。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团队迅速制订手术计划,并以最快速度做好术前准备。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重症医学一科程耀副主任医师带领ECMO医疗小组的冉启惠副主任医师、罗海霞副主任医师、李玉科主治医师分别为患者置入颈内静脉、股静脉管道;重症医学二科杨超主管护师带领ECMO护理小组的陈爽主管护师、蔡玉凤主管护师快速进行管道预充。整个团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最后成功将静脉管道与ECMO管道连接。在机器启动的瞬间,患者静脉中的血液开始缓缓引出体外,通过离心泵和氧合器,原本暗红的血液变得鲜红,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很快,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就上升至98%,上机治疗取得成功。上机治疗成功后,医务部迅速组织全院多学科讨论,最终,专家们为患者制订了一套全面的救治方案。经过ECMO团队连续5天的日夜守护,患者肺部病灶好转,ECMO支持力度逐渐下调,随着其生命体征日趋平稳,具备了撤离ECMO的条件。12月9日上午,患者终于顺利撤离ECMO。目前,在有创呼吸机低力度支持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ECMO在医疗界被称为“救命神器”,是通过其核心部分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的一种技术。ECMO运转时,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氧合,排出二氧化碳,氧合血可回输静脉(V-V转流),也可回输动脉(V-A转流)。一般而言,V-V转流为肺替代方式,V-A转流为心肺联合替代方式。ECMO主要用于可逆性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包括心跳骤停的患者、急性严重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性严重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以及患有其他严重威胁呼吸循环功能的疾病(如爆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患者。ECMO技术是衡量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指标。这名患者被成功救治,标志着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急危重症救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