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 yimingjiang2021 on 2025-05-16 20:27 update on 2025-05-16 20:27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结果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福医附一医院”)再次实现高位突破,连续六年在省内“领跑”。
今年5月,福医附一医院将迎来回迁福州40周年。回首往昔,医院的发展之路艰辛而辉煌,其背后是一代代附一人“团结奋进、百折不挠、追求卓越、大爱无疆”的精神传承,是医院用心用情写好健康中国“答卷”的民生情怀。
艰难创业 奠定发展根基
“刚迁回福州时,医院条件十分艰苦,是老一代医院职工凭借团结奋进、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福医附一医院党委书记翁山耕感慨万千。福医附一医院始建于1937年。受战乱和时局变迁的影响,福医附一医院建院以来,先后经历了6次迁移、12次更名,1969年被撤销建制,人员下派至闽西、闽北。那段日子,专家们肩扛手挑医疗物资下乡,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为群众服务。1985年5月,医院正式回迁福州茶亭,开启全新发展篇章。翁山耕介绍,回迁初期,医院环境简陋,知名度不高。门诊和病房只能临时借用福建医科大学的旧楼,设备匮乏,检验多靠手工。全院仅有300张床位、300名员工,总资产只有300万元。老一辈医院职工以脚踏实地的精神艰苦创业,狠抓技术、服务、管理与医德医风,依靠优质服务、精湛医术赢得群众的信任。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慕容慎行教授便是典型代表。在早期没有CT的年代,神经科手术定位困难,他仅靠敲击叩诊等手段,就能精准判断神经病症,为手术提供关键指引,在业界树立了极高威望。他将临床、科研、教学紧密融合,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以他名字命名的“慕容慎行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此外,福医附一医院还涌现出许多令人尊敬的前辈:资深专家陈国熙在80多岁高龄还带队查房,教导医务人员如何爱护患者,比如冬天给患者看病,要先把听诊器用手捂热;给患者换药时,只能掀开被子一角,避免被子完全敞开让患者着凉。口腔颌面科专家陈乃俊教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即使患者家属想给他买快餐盒饭,他也坚持自己掏钱……众多前辈以身作则,带动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在全院凝聚起干事创业、躬耕为民的磅礴力量。
追求卓越 构建多院区格局
在福医附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康德智看来,把福医附一医院的“愿景图”变为“实景图”,正是医院精神中“追求卓越”的生动写照。1988年,医院内科楼建成投用,这一标志性建筑的落成使医院有了自己的综合病房,规模得以扩大,人员也逐渐增多,开启了医院发展的新阶段。此后,医院持续发展,学科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梯队开始建立,一些优势学科也初现端倪。1995年,福医附一医院获批成为福建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福医附一医院挂牌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协同发展,步入发展快车道。随着门诊大楼、外科大楼相继建成投用,医院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张,在医疗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也实现了质的飞跃。2005年,闽南分院成立,福医附一医院开始探索一院多区的发展模式。2021年5月1日,作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开业;同年12月,奥体院区开业。至此,医院已建成茶亭院区、滨海院区、奥体院区、闽南医院,形成“一院多区、一体多翼”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医院的学科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开始从单一学科转向以疾病为导向的学科群、中心化模式,设置了神经、骨科、感染、皮肤、心脏大血管、整形颌面、肝胆胰七大学科群,以及37个专病诊疗中心。这一模式打破了学科壁垒,提升了诊疗效率、诊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综合性的专业医疗服务。医院的学科建设持续领跑全省,罕见病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检验科、核医学科等跻身全国先进行列,还有一批学科进入华东地区领先方阵,成为福建省内龙头学科。在优势学科带动下,福医附一医院“攥指成拳”聚合力,不断探索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十四五”以来,医院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18项,其中166项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数居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前列。医院优势学科和优势专科数量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持续攀升。
大爱无疆 凝聚奋进力量
在不断扩大发展规模的过程中,医院如何突破管理瓶颈?医院精神中“大爱无疆”四个字铿锵有力,从文化的高度诠释了无私奉献、海纳百川与人文关怀的内涵,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康德智提出:“战略指向哪里,文化就要建设到哪里。医院发展需要凝聚千军万马,同向发力。”文化的凝练传承,正是来源于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广大医务人员以先辈为榜样,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在科研创新上兢兢业业,以优质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口碑相传。如今,医院构建了以“敬”为中心的医院文化体系,涵盖院徽、院训、院歌、使命、品格、精神、誓言、愿景、宗旨、志向等。医院修订院史书,建设院史馆、文化长廊、中心广场,打造宣传矩阵,高效传播医院文化。医院在全省率先举办文化节,开展文化大讨论,独创管理文化精髓“两个十问”,激发职工干事创业激情。医院还牵头成立福建省首个医联体文化宣传联盟,打造联体连心、共享共赢的文化宣传新模式。医院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树立文化建设品牌,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和人文气质。改善医疗服务,是医院文化的落脚点。医院创新推出一站式检查预约、门诊智能导诊助手等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针对老年患者开设加号“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推行免陪照护病房,减轻患者负担;构建“日间手术中心+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提升床位利用率。其住院转诊“拎包入住”经验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2024年,医院的患者满意度再创历史新高。今年3月,医院启动“医患同行 医心为您”服务年活动,推出30多项便民服务措施,持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党建引领下,福医附一医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医院推出移动巡诊活动,派出装有移动CT、便捷式彩超、心电图仪等设备的“医疗大篷车”,深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百姓送医上门。同时,医院广泛开展医学知识的科学普及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在此基础上,医院还变“输血”为“造血”,开展各种形式的医联体、专科联盟、对口帮扶、技术协作等活动,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搭建疑难杂症就诊“直通车”,让边远地区群众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40年筚路蓝缕,福医附一医院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创造跨越式发展新成效,擘画人民健康“生态圈”。当下,附一人风华正茂、斗志昂扬,正如院歌《让梦想成真》开篇:“风雨兼程,我们不畏艰难行”。放眼未来,福医附一医院目标明晰:全院将聚力同心,加快创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努力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在健康中国、健康福建建设的宏伟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图:陈静 王文清 夏雨晴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