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院一盘棋 强优势补短板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院一盘棋 强优势补短板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创建于1919年,是山西省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发源地之一,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这所百年医院来到新的时代,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医院保持良性发展的关键。”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赵斌说,医院在“团结、严谨、务实、创新”的院训指引下,坚持全院一盘棋,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

多院区协同发展 科学考核增活力

在太原市五一路,坐落着一座古朴的小楼,这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原址。青色的砖瓦,朱红色的台阶,见证着历史。从20世纪的一两座小楼发展到21世纪占地几百亩的三个院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病救人的职责使命在百余年间从未改变。

“建立多院区是医院里程碑式的事件,新院区建成后,医院开放床位总数将达到4200张。”赵斌说,“一院多区”建设是医院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命题。医院立足本院特色和实际,明确各个院区功能定位,以学科群建设为引领,实现各院区的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将西院区定位在“大专科、小综合”,着力打造骨科特色;南院区则弥补性发展目前医院的弱势学科,如普外科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弱项,补短板,多院区科学管理,因地制宜,不断促进各院区融合和协同发展,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这就是我们的建设目标。”赵斌说。

赵斌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运营管理。如何在保障公益性的前提下,遵循医院运行规律,进一步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较高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是摆在医院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核心问题。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推行“全院一张床”,通过优化住院流程,争取实现所有床位资源集中整合、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医院将床位使用率和医生绩效发放挂钩,着力提升床位使用效率,缩短患者住院等待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患者满意度。此外,医院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绩效激励措施,提高医生工作积极性。赵斌说,医院还制定了一系列举措,优化患者就诊流程,例如,建立了院前服务中心,患者住院前可以在院前服务中心完成检查。

优化学科布局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医院的学科发展,应该在‘你强我也强’的竞争氛围里,实现多方共赢。”赵斌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学科发展至关重要。确保医院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四点: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骨科优势突出,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编制床位2700张,骨科床位就有520张。此外,医院的肾内科、风湿免疫科也被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妇科、产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科建设为山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将持续巩固优势学科,打造出自己的学科特色。

“目前,医院部分专科能力与其他兄弟医院仍存在差距,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入人才,让人才引领专科发展。”对于医院的弱势学科,赵斌提出“引育结合”的发展对策。一方面,引入相关学科人才,带动专科发展。例如,2023年,医院引进心脏大血管团队,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实行联合培养。近些年,医院选拔医生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学习,将专科技术带回本院。“好医院应该是百姓口口相传的医院。我们要做百姓信任的医院。”

目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拥有在职员工3800人,其中博士190人、硕士807人,高级职称674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2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三晋英才”支持计划人选146名,山西省级优秀专家17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1名,山西名医17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高端领军人才30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骨干精英人才17名。




文:门雯雯

编辑:吴刚

审核:孙梦 孔令敏

公益支持:诺和诺德(上海)医药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