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助力中线癌患者重拾生活希望

“这几年,我辗转求医,但治疗效果都不好,几乎要绝望了,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医护人员让我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今年7月中旬,常年定居在澳大利亚的癌症患者刘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跨越千山万水在重庆市接受靶向治疗时说。


多次复发让治疗陷入困境


刘女士的抗癌之路始于2021年。当时,她因长期咳嗽到定居地澳大利亚的医院进行检查,被诊断为左肺恶性肿瘤。随后,她接受了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她患的是中线癌。中线癌是一种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因多发生在接近人体正中线部位的一系列器官上而得名。尽管术后进行了4个周期的化疗,但刘女士的癌症还是在2022年出现了局部复发。在当地医院接受放疗后,她的左肺病灶虽有所缩小,但在2023年复查中,又发现病灶有进展。此后,刘女士还参加了一项临床研究,病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2024年复查评估时,她的病情再次恶化。更换抗肿瘤治疗口服药后,刘女士在今年5月复查时又被告知左肺病灶较之前有所增大。正当刘女士感到绝望时,她在网上看到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开设中线癌专科的消息。于是,她决定到重庆试试看。


不远万里到重庆寻求救治


今年7月中旬,刘女士带着沉甸甸的病历,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院手续后,医护人员很快为她完善了相关检查。“先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BET抑制剂NHWD-870进行治疗,同时为她进行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这可以为后续量身定制靶向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7月20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副院长、中线癌专科主任印明柱仔细分析刘女士的病情、症状及生活习惯后,为她制订了诊疗方案。发现刘女士还存在腰部疼痛问题后,为了能让她更好地休息,印明柱组织医院骨科、疼痛科专家开展联合会诊,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为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医院中线癌专科团队计划在刘女士回到澳大利亚后,继续与她保持密切联系,持续跟进用药反应与病情变化情况,确保治疗方案精准实施。刘女士表示,从启程前与三峡医院中线癌专科团队对接,到入院后接受“一对一”诊疗,医护团队细致入微的服务让她倍感温暖。


研发合作为诊疗指明方向


2023年,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成立国内首个中线癌专科,该专科集临床、科研、预防、教学为一体,与临床研究中心、肿瘤早期诊治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分子病理中心等科室共同承担中线癌预防、早筛、诊治及科研攻关等工作,并与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更多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努力在更早期为中线癌患者进行诊疗。

近年来,印明柱带领团队建立了完善的中线癌诊疗体系,牵头编写和推广了国内首部中线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方向。同时,他还牵头与国内外100位跨学科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了国际中线癌诊疗专家共识。此外,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还自主研发了新型BET抑制剂NHWD-870。目前,该药物的临床I期试验已顺利结束,正在进行临床II期试验。近两年来,该院中线癌专科已为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200余名患者实施了救治,让患者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




文图: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提供编辑:张健 王政清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