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骨质疏松症全域防治有了“都江堰模式”

7月4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卫生健康局指导下,由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主办的骨质疏松专病联盟学术研讨会暨规范管理高峰论坛举办,在此次论坛上,都江堰市探索的骨质疏松症全域防治模式备受瞩目。


一项调查:开启对“静默杀手”的全域防治


不少老年人都遇到过莫名其妙骨折的情况:打一个喷嚏,肋骨骨折了;弯腰捡个东西,腰椎骨折了;睡觉时翻了个身,手臂骨折了……这些骨折其实都是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薛力表示,对于老年人,脆性骨折可增加死亡风险,数据显示,相较于无骨折患者,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增加7倍左右,椎体骨折患者死亡风险增加9倍左右。与此同时,骨质疏松症防治面临“一高三低”:“一高”即发病率高,“三低”即疾病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一高三低’的直接后果就是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薛力说。

2023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启动骨质疏松症现状调查,随机选择了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当地多家乡镇卫生院的1126名医护人员及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住院部的224名患者作为被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不仅对患者而言,就连医护人员都欠缺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知识。基于此,2024年,都江堰市拉开骨质疏松症全域防治模式的探索序幕。


全面“围剿”:构建立体化防治体系


该市的骨质疏松症防治体系涵盖一个联盟、两个通道、三个专项、“四大组合拳”。一个联盟,即骨质疏松专病联盟,成立于2024年9月,依托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科等市级质控中心专业力量,旨在整合辖区优质医疗资源,推动技术下沉、人才培养及学科协作,推进专病诊疗规范化,在区域内形成辐射效应。联盟涵盖了区域内19家医疗机构。作为牵头医院,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负责在基层医院开展培训、义诊、查房,并通过专家下沉、院外会诊、督查指导等,提升基层医院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同时,在联盟内部实现双向转诊及数据共享。两个通道,即院内通道和院外通道。在院内通道,通过筛查对患者进行评级,由3个团队负责管理。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设立检验、检查、麻醉三个“绿色通道”,让患者在48小时内接受手术治疗。院外通道针对联盟内基层医院设立,除了可以实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快速双向转诊,还便于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诊断能力。

三个专项,即“专人管理+专病联盟+专区负责”。从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到联盟内的基层医院,再到所辖各个社区或乡镇,都有专人负责对患者进行宣教、筛查、治疗及后期跟踪管理,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同质化。



“四大组合拳”包括全民科普预防、全域范围的巡诊和筛查、医护人员的培训、科研项目及专项考核。立体化骨质疏松症防治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张防治网,实现了对患者的高效管理。


效果显现:“都江堰模式”备受关注


截至目前,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症门诊接诊量同比增长278.87%,患者“初诊—复诊”依从性提升41%。薛力表示,这一防治体系不仅实现了骨质疏松症的早发现、早治疗,增强了公众的防范意识,而且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大节约了社会医疗成本。

在此次研讨会后,来自重庆、甘肃、陕西、云南等地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人员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实地进行了参观,希望借鉴“都江堰模式”。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堃表示,该院将以骨质疏松症全域防治模式为范本,进一步建立慢病管理防治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


文图: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提供编辑:刘欣茹 李宁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