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多学科协作助94岁老人跨越“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很多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时极易发生骨折,这种因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低能量骨折被称为脆性骨折,其中以髋部骨折更为严重和常见。

前段时间,94岁的房奶奶不慎脚滑摔了一跤,右髋肿痛、活动受限。家人呼叫“120”,将其送至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就诊,经X线检查确认为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

房奶奶患有糖尿病、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基础疾病。在房奶奶入院后,医生立即完善相关检查,并联合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手术风险,次日成功为患者实施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这项微创技术仅在皮肤切开3个小孔,通过影像引导精准复位骨折并置入髓内钉。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可完全坐立进食,半个月后可出院,术后1个月左右便能行走活动。

股骨转子间骨折也叫“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半年内死亡率高达40%。“不少家属担心高龄患者无法耐受手术,觉得骨折了‘躺一躺’‘养一养’自然会好,其实,这恰恰是股骨转子间骨折致死率高的原因。”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骨伤二科(创伤二病区)主任刘惠军表示,由于人体髋部结构特殊,血液循环较差,若采用保守治疗,虽然可以减少机体创伤,但需要长时间卧床,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难愈合等不良事件。对于基础疾病多的老年患者而言,长期卧床反而会增加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恢复活动能力。

刘惠军介绍,高龄并不是手术的禁忌证,术前采取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做好充分评估,是保障高龄患者手术安全的核心。专家提醒,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发生一次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将显著增加。老年人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骨骼强度。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滑措施,提高安全意识,以减少骨折发生的风险。股骨转子间骨折虽是一场“隐秘的伤痛”,但通过积极预防与科学治疗,可以将其影响降到最低。


文:吴秀英

编辑:王倩

审核:王小雪张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