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中心式学科建设助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今年5月的一个清晨,72岁的刘大爷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被急救车紧急送往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得益于该院推行的中心式学科建设模式,以及“院前急救—急诊分诊—快速诊断—多学科治疗”一体化服务体系,刘大爷从入院到完成头颅CT仅用8分钟,明确为缺血性脑卒中后,第一时间得到静脉溶栓治疗,整个救治过程仅用时35分钟,远低于国际“黄金1小时”的标准。



近年来,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中心式学科建设为突破口,打破科室壁垒,开启了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012年,大兴区人民医院成立心脏中心,时任主任曹树军提出“内循环”理念,打破心内科与心外科壁垒:内科专注前期诊断、药物治疗和监测,外科精准实施手术,双方联动提供连贯诊疗方案。2016年,医院以此为基础创建胸痛中心,优化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绿色通道”,构建起“院前急救—急诊分诊—快速诊断—多学科治疗”一体化服务体系。胸痛中心成立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死亡率明显下降。2020年年末,曹树军任大兴区人民医院院长后,继续秉持“内循环”理念,相继成立消化中心、呼吸中心、神经中心、肿瘤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呼吸中心覆盖慢阻肺、哮喘从急性发作到稳定期康复的全程服务;消化中心实现消化道出血、胃肠肿瘤的内镜检查、手术和康复无缝对接;肿瘤中心制定涵盖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及康复的个性化方案,全方位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心式学科建设不是简单合并,背后是诊疗逻辑与管理模式的深层变革。”曹树军表示,以疾病为中心整合资源,真正实现了从“患者围着科室转”到“科室围着患者转”的转变。下一步,大兴区人民医院将继续深化中心式学科建设,探索“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模式,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同时,医院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医学创新,优化人才梯队建设,为健康大兴建设注入更多新动能。


文图:吴利纳 谢婷
编辑:刘欣茹 李宁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