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要点 儿童疫苗接种更高效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张肇南 宋祎凡 曹雷
带儿童接种疫苗,想要获得顺利且舒适的体验,离不开充分的前期准备。提前了解接种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备齐所需物品,可以有效节省等待时间、缓解焦虑情绪,使接种过程更加安心、高效。
做好接种前准备
身份证件。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在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儿童首次建档时,家长务必携带本人或儿童的身份证或户口本,以便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信息登记。
预防接种证。儿童接种时应带好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记录了儿童既往的接种信息,包括接种疫苗的种类、剂次、时间等,这对医生判断本次接种是否符合程序、避免重复接种或漏种等非常重要。当前,全国正在逐步试点推广电子预防接种证,在试点地区,家长为儿童申领电子预防接种证后,可使用手机“亮码”接种。
衣着准备。接种时,建议给儿童穿宽松的衣服,方便露出接种部位,如胳膊、腿部等。同时,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接种后着凉。此外,带儿童接种疫苗时,建议携带饮用水、小零食和安抚玩具,帮助儿童缓解紧张情绪。
接种预约。接种前完成线上预约可以减少现场排队时间,提高接种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城市地区,已开通线上分时段预约服务,公众可通过相关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了解接种安排,进行接种预约。预约时,可选择疫苗类型、接种点及时间。在未提供线上预约的地区,公众可直接前往接种点现场排队接种。
健康状况评估。接种前几天,注意留意儿童的身体状况。一般而言,若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需等病情平稳后再行接种。若儿童患急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请务必告知医生,按医嘱推迟接种。
主动登记和留观
接种登记。到达接种单位后,家长根据工作人员引导,取号后排队等待登记,登记时向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预防接种证等相关证件,以便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和核对。家长需如实回答工作人员的问题,主动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包括近期是否患病、是否有过敏史、是否正在服用药物等,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工作人员会向家长告知疫苗的相关信息,如疫苗的种类、接种部位、接种禁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家长需仔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疫苗接种。接种前,接种人员会再次核对儿童的姓名、年龄,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以及接种部位、接种途径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接种时,接种人员会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然后注射疫苗;有些疫苗会采用口服形式。在接种过程中,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安抚工作,以缓解儿童因疼痛导致的哭闹。
接种后留观。接种完成后,儿童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适,需及时告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留意接种后注意事项
完成接种后,家长仍需留意儿童的健康状况。国内上市疫苗都经过严格审批,以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只有极少数儿童可能会在接种后出现轻微反应,通常居家处理即可。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局部反应时,可用干净的毛巾冷敷,缓解疼痛;出现硬结后,可进行热敷,促进吸收,每次10~15分钟。但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出现低热(<38.5摄氏度)、乏力、食欲减退等情况,多休息、注意饮水即可;若持续高热不退(≥38.5摄氏度),建议就医治疗。
要高度警惕罕见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荨麻疹、休克,这些反应多在接种后数分钟至几十分钟内发生,一旦出现,必须立即就医。同时,若出现高热(≥38.5摄氏度)或持续低热48小时以上、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加剧或范围扩大、严重皮疹、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也应及时就医。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电子预防接种证处于试点阶段,纸质预防接种证仍然是重要的接种凭证,家长要妥善保存,并按照纸质预防接种证上注明的接种日期,按时带儿童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