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港院区:重塑县域医疗健康新生态


2024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港院区正式启用。自此,这座由浙江省龙港市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县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面托管运营(省营)的医院,开启了其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紧密协同

构建三级医共体服务网络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港院区探索构建以省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织就了“省—县—社区”三级协同医疗服务网络。

通过科学统筹,医院建立起县域医学检验、影像、心电等检查检验资源共享中心,深度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检查检验资源的无缝对接与高效共享。目前,医共体成员单位检查检验结果共享服务的年服务量已达3.5万人次,普通报告出具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急诊报告出具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同时,医院积极搭建信息互通平台,推动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医疗信息实现跨机构共享,为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多学科联合诊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检查在基层、诊断在县级、治疗在县域”的目标。

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让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下沉,也赋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发挥基层“健康守门人”作用,形成了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医疗生态格局。

三级联动

建立全周期连续健康服务体系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港院区充分发挥自身专科优势,深度整合县域公共卫生资源,依托数智化连续健康服务平台,构建起慢性病“省级医院出方案—县级执行—基层随访”的协同管理机制,形成了疾病全周期管理模式。

在这一创新模式下,签约的家庭医生会根据数智平台的提醒,上门为居民进行疾病筛查,居民也可就近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初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家庭医生可申请将患者向上转诊至龙港院区。转诊过程中,患者的病历信息会同步上传至数智化连续健康服务平台,确保了诊疗服务的连续性。完成诊疗后,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开启院外连续管理服务包,接受居家专科护理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随后,患者还可向下转诊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后续疾病管理。

在这一模式下,省级医院主要负责疑难重症疾病的诊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则承担疾病初筛、初诊以及院外连续管理等任务,真正实现了省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无缝对接,为患者提供了连续的医疗服务,给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就医体验。目前,医共体已针对胃肠道肿瘤、房颤、冠心病等12个病种开展服务试点工作,完成家庭医生签约23.8万人,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8.3%。

以文化人

打造“智慧+人文”未来医院

龙港院区以“智慧+人文”为核心,致力于建设一座5G、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与医疗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深度交融的数字医院。

龙港院区打造“36.9℃ Life”微社区核心品牌,主体建筑采用“四进两廊”布局,以“一进一主题、一廊一创举”为特色进行精心布局,每个大厅都围绕不同的人文主题与医学科普主题进行建设,倡导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龙港院区在室内特别布置了儿童守护区,并设计了鲜明的区域主题,进一步提升儿童的就医体验。以医院标识为灵感设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区和智慧广场,体现了医院的文化特色。

在病房内,龙港院区为患者配备了单车、哑铃等健身器材,并安排专人指导患者进行体能锻炼,助力患者恢复。同时,打造心理疗愈屋,安排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专业疗法进行床旁心理干预。

龙港院区不仅注重人文关怀,还运用智慧元素为患者营造富有科技感与实用性的就医环境。医院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为突破口,推出诊前智能问诊数字医生。患者只需通过简洁的互动流程,就能迅速获得与自身症状相匹配的科室及医生推荐,并自动完成预约挂号。医院的智能摄像头会悄无声息地完成患者自动签到,数字陪诊师“安诊儿”则会化身贴心伙伴,为患者提供从导诊到检查检验自动排队的全方位服务,使患者就医之路更加顺畅。在诊疗环节,医院引进了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病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智慧辅助诊疗系统,推动诊疗智能化,为精准医疗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龙港院区还打造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如数字手术室、智慧病房、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使诊疗服务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文图:黄琪童编辑:张健 王政清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