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防治急性心梗科研成果获高度认可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在辽宁沈阳召开。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杨跃进作题为《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无复流/再灌注损伤取得突破——从中药通络药对微血管/心肌双重保护,到“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临床循证》的学术报告,重点分享了其牵头开展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杨跃进作学术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全球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病之一,长期以来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在临床中,虽然一些患者通过介入治疗等方式脱离生命危险,但术后心肌无复流、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仍是临床难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存活率。
杨跃进强调,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是目前两大国际未解难题,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不能进一步降低的原因。他指出,微血管堵塞是心肌无复流的主要原因,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是防治心肌无复流的关键。
既往研究发现,通络药物通心络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杨跃进表示:“通心络的基本作用是保护血管内皮,有可能防治心肌无复流,这是我们20多年前的假设。”为验证这一假设,杨跃进团队通过20余年的探索,完成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通心络具有对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双重、双向保护作用,初步证明通心络防治心肌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进一步证实通心络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疗效,杨跃进牵头开展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该研究共纳入我国124家医院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797例,开展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通心络可使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降低36%、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0%、30天再梗风险降低65%;研究1年时通心络使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持续降低36%、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7%、再梗风险降低74%、卒中风险降低56%。
“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成果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心内科教授理查德·巴赫在述评中指出:“该研究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标准,其成果是近10年来对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的重要突破。”
杨跃进表示:“这项研究意义重大,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首个微血管和心肌再灌注损伤双重保护药物,为中药循证评价提供了范例,使中医药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找到了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模式,将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据介绍,基于杨跃进等多位专家团队的研究成果,通心络被列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通络药物成为首类被推荐用于改善微循环的创新中药。该指南推荐通心络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尤其是做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文:石云云
图: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主办方提供
编辑:王倩
审核:王小雪张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