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共话健康中原】把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关

以底线思维贯彻核心制度,严格把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关,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期,在由健康报社主办、河南省人民医院协办的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健康中原·现代医院管理发展创新大会上,针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相关话题的探讨,为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有益借鉴。


注重结果导向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对于评价医院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指挥棒”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药械评价处处长赵靖指出,绩效监测是引导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注重结果导向、聚焦关键指标,如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处长马小军分享了该院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相关实践。“质量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切实保障患者安全。”马小军介绍,该院通过制定处方集、规范病历书写等措施,严格把控医疗质量安全。“医院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同时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马小军说。

“医院总值班体系建设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医院应完善总值班体系,明确各值班人员的职责,加强巡查和管理。”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申志强介绍了该院总值班体系建设与重点患者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如加强巡查和培训、建立反馈追踪机制等。申志强强调,医院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满意度。


聚焦核心问题守住质量安全防线


谈及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新军认为,核心制度的落实关键在于管理层和执行层的有机结合。“管理层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执行层充分理解制度的重要性,并严格落实相关制度。”王新军表示,医院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院长郑献召认为,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核心制度的认识和执行能力,同时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制度执行流程,减少制度执行中的繁琐环节,提高制度执行效率。

重点患者管理作为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医院医疗质量至关重要。郑州人民医院副院长贾美云认为,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分层级整体护理是加强重点患者管理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协作,共同为重点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贾美云表示,护理人员应重视对重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及时处理相关问题。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宏表示,要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评估和分类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同时,加强对重点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申志强认为,医院应建立健全重点患者管理机制,明确重点患者的范围和管理要求,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评估和监测,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专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监察专员刘笑天介绍,该省将专科能力评价作为推动专科发展、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专科能力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基本要求、人才建设、科研能力和医疗质量等方面。”刘笑天表示,要加强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院还应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强化质量控制、提高VTE规范预防率、实现早期干预,对于降低VTE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务处处长王耀雷介绍,该院通过建立“六位一体”防治模式,即整合筛查、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宣教等服务,加强对VTE防治的管理。同时,该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VTE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VTE防治工作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VTE防治的认识也十分重要。”王耀雷说。

结合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等,与会嘉宾表示,医院应持续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文:魏李培

编辑:陈远

审核:王小雪 严少卫


(本栏目由健康报社主办,迈瑞医疗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