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采用血流导向装置介入技术治疗复杂脑动脉瘤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采用血流导向装置介入技术,为一名脑动脉瘤患者完成高难度介入手术,标志着医院在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9月15日顺利出院。据介绍,患者是一名65岁的男性,因脑动脉瘤到医院神经外科就诊。专家接诊后,经过细致的影像学检查评估和多学科讨论,认为传统治疗方式如开颅夹闭或搭桥手术虽可尝试,但存在创伤大、耗时长、术后恢复困难等难题。面对挑战,在神经外科主任王知非和医生杨金福的建议下,神经外科医生姜交德、卢韶华、陈远兵所在的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医疗团队决定扩展现有血流导向装置的手术适应证,在扭曲瘤化的大脑中动脉M2段同期进行血流导向装置植入,重塑患者载瘤动脉。术中医疗团队发现,患者动脉瘤近端血管严重迂曲合并狭窄,载瘤动脉流入道与流出道之间成角极大,导致导丝和导管通过极其困难,操作中还需严防导丝、导管“串管”或误入动脉瘤腔内,引发动脉瘤破裂。以前,治疗此类病例往往需施行搭桥手术,先重塑血流再“孤立”动脉瘤,创伤大、风险高、时间长。现在,借助血流导向装置,团队通过微创介入方式植入密网支架,显著简化了手术流程,降低了操作风险。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经过神经外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损伤,复查显示动脉瘤闭塞效果满意。


姜交德介绍,脑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病,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极高。该患者的动脉瘤位于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叉部,呈“镜像”生长,形态复杂,载瘤动脉已发生瘤样扩张并伴有子瘤,属于临床中处理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类型。


文:刘丹
编辑:郭晓薇 李宁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