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公里的生命守护
自2023年起,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的随访小组每月都会驱车百里,走访保山市各地的腹膜透析患者。截至目前,随访小组的车轮轨迹累计已超过5000公里。对于这些需终身依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而言,医护人员每一次翻山越岭的入户随访,都是对生命的多一重守护。
“医生,又盼到你们了!”随访小组成员见到姜女士时,她早已守候在家旁的岔路口。她是目前在科室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时间最长的患者之一,与疾病抗争已有12个春秋。“都是按你们说的保养身体,一点儿不敢大意。”姜女士说。随访小组成员再次认真提醒她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姜女士听后连连点头。肾病内科主任王冰洁介绍,科室专门抽调2名医生和9名护士组成随访小组,并为所有纳入管理的腹膜透析患者组建了微信群,患者有任何疑问,团队都能在群里第一时间回应。
当随访小组来到患者杨女士家时,当地村医和杨女士正一起等候。针对农村患者居住分散的特点,2024年,肾病内科推出“村医联动”机制,将村医纳入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体系。王冰洁表示:“有村医日常照看患者,我们安心很多。”
在患者家中,护士一边现场演示操作规范,一边叮嘱村医:“换药前,手消毒必须做足七步,一步都不能省。导管出口处的消毒一定要由内向外,切忌来回擦。”杨女士表示,村医经常来家里询问情况,还有专家团队定期上门指导,让她心里很踏实。随访小组成员表示,目前参与联动的村医数量有限。接下来,他们会联动更多村医掌握腹膜透析护理技能,打通患者居家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患者李女士今年80多岁,随访小组成员来到她家,看到自动腹膜透析机正平稳运行。李女士笑着说:“有了这个机器,我晚上治疗,白天还能出门走走逛逛。”医生打开手机App,查看她近期的透析数据后问道:“最近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都挺好!还胖了一斤呢。”李女士开心地回答。医生叮嘱道:“您每次的治疗数据都会实时传到我的手机上,随时能看,目前都在正常范围内,您放心。下次复诊,我会提前提醒您。”
自1994年开展第一例腹膜透析治疗以来,保山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体系。科室目前已形成“专科门诊、居家随访、村医联动”的全方位服务模式,管理腹膜透析患者超200人,患者的感染率持续下降,生存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