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重管理的关键——“进”“出”平衡
研究表明,超重与肥胖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关系密切,对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其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2。依据现行相关行业标准,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5≤BMI<24.0,BMI<18.5为体重过轻,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对于成年人而言,腰围也是评估体重状况的重要指标。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85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8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BMI和腰围虽然是两个独立的超重、肥胖判断标准,但都与肥胖相关慢性病及其他健康问题相关。
出现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是吃和动之间的不平衡。进食量大但身体活动量不足,就会造成超重或肥胖。因此,减重的关键是严格控制总能量摄入,做到“够了就好”,甚至“少吃一点更好”,还要坚持“多动一点更好”,实现“进”与“出”的平衡。
怎样才能吃得更健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坚持做到减盐、减油、减糖。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我们要减少酱油、咸菜等高盐食品的用量,并适当减少调味品的使用量。每日烹调用油宜控制在25克以内,优先选择蒸、煮等少油的烹饪方式,并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控制用量,以降低肥胖、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每日糖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优先选择无糖或低糖饮品,减少糕点、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糖分摄入。生活中,为追求更好的减重效果,有些人会采取断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及生酮饮食,但长期如此饮食并不可取,因为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素,要保证食物多样化并且规律饮食,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均衡摄入的需求。盲目通过节食减重不仅很难实现减重目标,而且可能导致体重反弹,甚至带来其他健康危害。
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有利于进行健康体重管理。体重较重且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行等项目。要控制运动的强度,既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还要掌握好运动频次,注意每次锻炼的总时长。此外,进行锻炼时要有充分的针对性热身及运动后的拉伸和放松。动则有益,即使每天有若干次时长小于10分钟的锻炼,也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增加运动量,例如,上下班多步行一段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提前下车走一走,在办公室进行一些适宜的运动等。
文:李凤辉 赵思佳
编辑:肖琰(实习) 魏李培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